谭恩美:意外的回忆录

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谭恩美

导演:詹姆斯·雷德福

播放地址

 剧照

谭恩美:意外的回忆录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8-20 04:15

详细剧情

  Amy Tan has established herself as one of America’s most respected literary voices. Born to Chinese immigrant parents, it would be decades before the author of “The Joy Luck Club” w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inherited trauma rooted in the legacies of women who survived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concubinage.

 长篇影评

 短评

A woman of amazing imagination

5分钟前
  • 47
  • 推荐

从电影艺术讲,此片非常差。这位作家改编的电影《喜福会》也让我看不下去。8分钟弃剧。

6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喜福会》就很喜欢,这个更喜欢,《喜福会》里的故事原来是真的。p.s.喜福会是个投资团体 每周四聚会 在一起选股票 评估股票…

9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影响女性最深的亲密关系之一,一定有母女的关系。母亲的负重,母亲的狂暴,母亲的娓娓道来,都是与我们产生连结的形式。多么难得能够将这样的体验付诸笔端,稳稳地讲述,能够在不断变化地风雨中,低头写字,很可贵。

11分钟前
  • 陆西米娅
  • 力荐

母亲跟小时候的谭恩美说,你不必听别人的话要成为谁,不必一定要结婚生子,不管是谁劝你,但你一定要有一份好工作,这样你离婚时可以毫无顾虑。看似非常美好的发言,但是好工作的寄语却成为母亲希望谭恩美当医生的魔咒。谭恩美有一哥一弟,哥哥是完美符合母亲希望的golden child,却与父亲先后死于脑瘤。母亲带着16岁的谭恩美和弟弟迁居瑞士,并第一次企图杀死谭恩美。她们挣扎着活了下来。母女关系与母亲的经历成为她写作得天独厚的素材。晚年母亲确诊阿兹海默,于长久的失语里突然给谭恩美打了电话,第一次说了sorry。然后再度陷入失语。那时候的谭恩美早已长大,成名许久,母女关系看似无忧,但这声sorry提醒了她,原来她还有伤口。原来她是介怀的。原来她不知道自己在等。母亲再没有恢复清醒的意识。但这从深海浮游而上的道歉,终于解放了一些什么。

16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太多自己的说法,反而不够第三者视角

17分钟前
  • 通叔
  • 较差

这部纪录片真是拍得太棒了。很难描写齐全观看时候的感想。一句话说,这部纪录片终于是一件可以超过喜福会的作品了。我上次重读喜福会及重看,是2019年。期间哭到不成样子。写感想时候我写,this is a book about Mother and Daughter。纪录片也是reinforce了我对喜福会的理解。而且Amy Tan的感情不是虚空在上,是能被很多人共情到的。联系最近听的音乐和看的其他故事,我深感凡是描写人类共有情感和产生共鸣的,都是好的艺术作品。共振强的人,则能成为出色的创作者。

21分钟前
  • 沙拉勺子
  • 力荐

原来是这样的 Amy Tan 上半年刚读完Joy Luck Club这么快就能看到现实版的简直就是福报

23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力荐

签名书都收了,该收回忆录了

28分钟前
  • 十二点半的猫
  • 力荐

有故事的母女一家人。An unintended memoir.

29分钟前
  • k-pax
  • 推荐

非常好。比電影《喜福會》好太多。如果之前對《喜福會》有偏見就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紀錄片,會解答很多看電影時覺得不合情理的部分。

33分钟前
  • 小炉
  • 力荐

原来《喜福会》中那些最戏剧化的、甚至是戏剧化到令人不适的情节都是作家家中几代女性真实的遭遇,不由得让人进一步思考所谓 representation 和 authenticity 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对华裔作家的批评,说她们“美国眼睛”、“内化东方主义”、“强化刻板印象”之类的,这样的标签到底有没有价值?虚构写作作为一种理解、感受和抚平创伤的手段,作为“做(流散/女性)历史”的方式,与更广义的社会运动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前者并不纯然服务于后者、是后者的附庸。谭恩美的母亲、外婆让我想到吴飞对中国乡村女性自杀现象的研究 Kristina Wong 的表演,这个文化、这个国家(这里的“文化”和“国家”都是复数)的女性简直就是悲剧的容器,自杀从来都是一种毁灭性的反抗、一件自损一万的武器;对很多女性来说,这或许是唯一的武器。

34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就是,创伤可以转化为持久而充满力量的创造源泉。历数几代谭家人巨大而无法修复的创伤,往往会把人骇到。但到了Amy这里,却都可以化为绕指而深刻的笔触。她自己也承认,写作是解决过去问题的最佳方式,每每通过写作摸索透一个心结的前因后果,她就能从中获得无与伦比的满足与平静。

39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力荐

我有滤镜,但真的五星。

40分钟前
  • 疾行慢赏
  • 力荐

【PBS】《喜福会》之外的谭恩美,是在音乐中彻底释放自己、偶尔卸下优雅外表的“酷”女子,也同样始终装着历史与伤痛去践行文字的创作者。里面最有趣的地方大概是她对自己身份的理解、所谓社会期望、批评之间产生的矛盾和认知,这种带着新视角的分享可能是在正统的回忆之外,额外产生的新鲜东西。

44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多么难得,在那些财富自由的人群中,反思寫作嘅作家係為數唔多,仲有靈敏可以觀察世界細微之處嘅人。

46分钟前
  • yokohama
  • 力荐

joining the life of diaspora。原来是选股会&前几天也被疑似蜱虫咬了。。

48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第一次知道Amy Tan是大学跨文化交流还是英美文学课,只知道the joy luck club,当时好像还觉得好stereotype,没想到都是基于她妈妈和姥姥的现实经历。之后写的书我都不太清楚,最后观鸟画画真的好治愈。人有一个能平复心情忘记时间的爱好真好。

49分钟前
  • 红玉波特酒
  • 力荐

Her experience made me wonder about the history and the stories we all live in --what our moms and grandmothers carry around with them all thru their lives. They are there all the damn time, but I never asked. I think I will now.

51分钟前
  • 一个响亮的名号
  • 力荐

感谢Sundance,感谢已逝的导演带来这么好的文学/作家传记片。回去看了下,一年多前读完《喜福会》和《灶神之妻》打的都是五星,并且评论道“华裔男性必读”,想想当时的自己也是很逗了。其实从人物传记片角度来说,这部算是比较平,Amy Tan也一直是温柔而稳重的形象,但作家就是让人喜欢听她说话,更不用提还有许许多多直接引自书里的文字。得到的最大感慨是,其实Amy Tan也干了十年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直到35岁以后,经历了更丰富的人生,才一鼓作气写出了杰作。所以我们真的别心急呀,别心急。Life happens and will happen anyways,更何况光写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就写了半辈子。保持感知,保持对身边人的爱。

52分钟前
  • Huii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