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情人

爱情片法国2000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丹尼尔·奥特伊,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米歇尔·迪绍苏瓦,费利佩·曼吉安,克里斯蒂安·查尔梅坦特,菲利普·杜·詹纳兰德,莫里斯·舍维,Catherine Lascault,Ghyslain Tremblay,Reynald Bouchard,马克·贝兰德,伊夫·雅克,Dominique Quesnel,Anne-Marie Philipe,伊莎贝尔·斯帕德,Arianne Mallet,Julián Gutiérrez,西尔维·莫罗

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播放地址

 剧照

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1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2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3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4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5雪地里的情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31 18:28

详细剧情

  1850年,一个遥远的法属小岛发生了一桩命案,醉了酒的渔夫(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饰)犯下杀人罪,被判以极刑。然而这里山高皇帝远,没有铡刀之类的行刑工具,于是岛上的官员们求助于法国本部,让他们千里迢迢运来断头台。  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博爱善良的上尉夫人(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饰)相信渔夫是一个本质不坏的人。她自从跟随丈夫来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之后,就一直料理着花园。如今她让渔夫帮她修整花园,干各种琐碎的家务活。渔夫和上尉夫人一同行善,还得到了居民的欢迎。上尉(丹尼尔·奥德耶 Daniel Auteuil饰)知道两人相处得日渐融洽,甚至萌生爱意,但出于对妻子无私的爱,他只是默默选择让妻子得到快乐。  日子渐渐过去,断头台终于送到。上尉、上尉夫人和渔夫,也迎来了各人命运的转折。

 长篇影评

 1 ) 能给予多少爱 就要敢于承担多大责任

《雪地里的情人》:圣皮埃尔因误杀罪被判死刑,上尉夫人得知圣皮埃尔的情况后,认为圣皮埃尔不应该被处以死刑。于是他让圣皮埃尔为她工作,种植花草,恳求上尉让圣皮埃尔能够走出监狱,为这个小村庄做义工。上尉是一位非常爱他妻子的男人,欣然答应。在整个电影中。全村人给小咖啡屋搬迁那会儿,因为绳子断了,咖啡屋的女主人命悬一线,这时候,只有圣皮埃尔用自己的勇敢与智慧,拯救了这个脱了缰绳的小咖啡屋,也拯救了咖啡屋的的女主人,从此,那个曾经在村民中十恶不赦的形象,由此改变,圣皮埃尔有一次在和上尉夫人出去做义工之时和一位村妇发生了性关系,但是戏剧性的是,在与上尉夫人的相处中,同时也与上尉夫人产生了爱.(这一幕是在告诉我们要性爱分离嘛?)。
在圣皮埃尔与村妇在监狱中完成婚礼的时候。那位牧师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你愿意嫁给圣皮埃尔,一辈子受束缚嘛?”这里用到束缚这个词就感觉很不是滋味,但是我们的婚姻观何尝不是相守一生呢。通常我们是抱着相守一生这个观念直到终老。这个电影中上尉夫人与囚犯圣皮埃尔之间的爱,我认为是真爱,他们日久生情。但是电影开头那会儿,上尉夫人与上尉在草地上给他们的马匹取名的时候,那时候他们给观众的感觉也是相爱的。上尉一直是爱着夫人的。上尉对夫人的情感一直到临死那刻。最后上尉的死让夫人十分的内疚。圣皮埃尔与村妇之间的有性无爱,但是他们却意外的有了爱情的结晶。在片中,因为缺乏水手,那个航行在海上的断头台无法抵达小村庄时,村庄中的男丁没有一个站出来愿意接受这份水手的工作。最后圣皮埃尔竟然自己第一个站出来,他是勇敢,有责任心的人。他亲自将给自己行刑的工具运送上了小村庄。为村妇肚子中的小孩赚取了奶粉钱。在行刑前期,上尉夫人想让圣皮埃尔逃往加拿大,但是他却放弃了这个唯一逃生的机会,又回到小村庄。此时的囚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位勇敢,有责任心的好人。这样一位善良的人却即将要遭到断头的命运,的确不公。小村庄上的政客们依然是执意要执行死刑。最后圣皮埃尔被断头台斩首。
上尉也因为阻挠了法官们的判决被处以枪决。同时爱着两个男人的上尉夫人最后望着雪地,在窗前哭泣。
  上尉夫人是博爱善良的,上尉是无私的爱,在明知自己爱人与囚犯之间已经产生情感的情况下,依然会去为了自己的情敌去阻挠法官的判决,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愿意为爱人做一切她愿意的事。这个在电影开头给马匹取名时已经有所显现。圣皮埃尔,勇敢,善良,并且是一位精力十分充沛的男人,片中有一句台词,我记得是他告诉上尉夫人,他与村庄中的那些男人不一样。的确,在他运送自己断头台时三天三夜没有睡觉。过于常人的精力,这样的男人是每个女孩心中的梦中情人吧。他与村妇发生了性关系,也勇于承担责任。人应该是博爱的,是因为善良而博爱。但是像圣皮埃尔勇于承担责任的却不多。爱一个人就意味着承担了一份责任。通常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压力,我们只能去与一位配偶承担责任。当一个人有能力给多个配偶承担责任时,那他就有权利去追求多个配偶的自由。我们的婚姻制度只是保障了大多数人对一位配偶承担责任的义务。却牺牲了那些善良并且有能力去承担多个配偶责任的人。我也只知道萨特与波伏娃之间的爱情是契约爱情。并且萨特是承担了多配偶责任的男人。他的一生,大多与他有过深厚感情的女人,在他死之前,都去承担抚养她们的义务。即使他最爱的是波伏娃。
一生只爱一次的人是肤浅的,他们把那叫做忠贞不渝,我却叫做习惯性懒惰或是缺乏想象力。情感生活的忠贞不渝就如同智力生活的一成不变一样,简直是承认失败。 ------奥斯卡 王尔德
(似乎最后就是在给以后自己可能会有的滥情生活寻找借口)

 2 ) 一声叹息

看完后居然有如鲠在喉的感觉:

一个女人的所谓的善良,意欲保全一个,最终不仅没保住,反倒搭进去一个。

抛开历史背景的因素,我有点讨厌这种善良。

渔夫醉酒杀人,无辜之命丧于其手,他应该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付出代价,不明白这个美丽的女主角凭什么要这样为他争取免去一死,她之前对他并不了解,但凭渔夫入狱前的那一对视?是一见钟情?还是突发奇想?费解。

对于上尉有一种哀其不幸努其不争的感觉,他对妻子的爱过了头,竟然由着她去做任何事情,为了她与当地权贵顶撞,不惜降爵削职,甚至一死,最终让她变成圣彼埃尔的寡妇?我佩服他爱得深沉,也敬重这个至情至性的骑士,但太不理智了。

好吧,我承认没明白导演想说啥。

 3 ) 伤害后的忏悔无用!

女主真的很圣母! 即使渔夫醉酒后杀人,可能不是出于本意,但杀人并尸解是既定事实,无法更改,无论如何是要对其予以惩戒的,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说,还是从受害者角度看。但女主一心只想着向世人证明人是可以改变的,终归还是向善的。正因为她的偏执,使得本来正当的渔夫之死变成潘多拉魔盒,使得岛上又多了个寡妇,使得上尉被迫离职受死,使得岛上不得不多了个刽子手,使得岛上官员不得不以谎言让死刑得以执行。 从岛上人来看,真想说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电影开头渔夫被判死刑,押解进监狱时,甚至有人向他投递石头。但是等女主带着渔夫四处修屋顶,铲雪后,渔夫拦下了咖啡馆车子后,所有人都对他转变了观点,甚至拒绝他被执行死刑。一定意义上可以辩解称,人们认识到了渔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是可以被改变的,但是要知道这种改变是建立在有人已被杀害,而他也将被执行死刑的基础之上,还有就是这种改变是必然会发生的嘛?改变的代价有多大呢?这种改变能持续多久呢?渔夫暂时是改变了,可他的改变能使逝去的人复活吗?能消弭受害者的家属的痛楚吗?会不会向世人传达一种"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有机会更改"的错觉呢? 整部电影最心疼的就是上尉,痴心一片,却无善终。不过也不全是值得同情的,为了私人情感,一味拖延法律的执行,这是对法律的亵渎。 原来论文课上写过是否应该执行死刑的小论文,当时我支持的论点还只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复仇,现在我想加入这是对受害者及其亲属的交代,是对世人的警戒的观点。 死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遵纪守法,在任何状态下都不随意杀人,死刑是完全可以被废除的。但是这种假设可能吗?

 4 ) 无法述说的悲哀

很久没有动笔了,2022年最后一天,有感于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圣皮埃尔的寡妇》,写下此篇观影感。

影片仔细通看了两遍,再次感叹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感情如此复杂、纯粹、深沉的电影。法国电影是柔和的、孤独的、忧伤的、善良的,即使是这样沉重、阴郁的题材,也拍出了荒凉中的一点红、泥淖中的一朵花和凄苦中的一丝快乐。法国人的浪漫是深入骨髓的。

看完第一遍,感觉很多地方无法理解,尤其无法理解女主角。我在想导演想表达的应该不只是博爱、良善和对死刑的鞭斥,那还有什么呢?仔细重看了一遍,并反复回味了几处细节,我有了较深的体悟,感觉很复杂也很悲伤。

关于人物

三位主角:死刑犯渔夫尼尔、丹尼尔上尉和上尉夫人,让我尤其感叹的是上尉和上尉夫人。三人的悲剧,抛开无良政客的冷漠、残忍,尼尔的悲剧是自身造成的,而上尉夫妇的悲剧源于上尉夫人。

尼尔无疑是罪大恶极的,但犯下如此毫无人性罪孽的人却是那么懵懂、恍惚,像个犯错的孩子。他的本性绝对是简单的、纯良的,这不是上尉夫人所谓改造、感化能做到的。有些人的一瞬间就是一辈子。当尼尔捡起刀凭着本能和条件反射捅向牧师的时候,他的一辈子就注定了。上帝是冷酷的,人人生如蝼蚁,命运由他随意勾画、涂抹。但上帝也是悲悯的,面对不堪的人类,他至少敞开了天堂。

上尉夫人是美丽的,她的笑容如此迷人,就像她精心培育的那些花一样美好。她也是善良的。但她的内心是空虚的,她无法适应这个荒凉、落后的小岛和岛上上流阶层无聊、虚伪的生活。在这里她和丈夫就是两个另类,他们无法也不想融入其中,他们除了彼此外是孤独的。但丈夫还有黑马陪伴,而她仅有鲜花是不够的。因此,丈夫对她如此深厚的爱也填补不了她内心的空乏。这时候尼尔出现了。一开始她对尼尔只是怜悯和同情,实质上也是借助对尼尔的帮助、改造来排解无聊的生活。他们朝夕相处。尼尔顺从、听话、寡言少语,简单得像个孩子,但同时他却是个极其强壮的男人。上尉夫人对他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那是母爱和情爱的结合体。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对丈夫的爱恋,你可能不敢相信,但那就是事实。当上尉夫人宁愿冒着丈夫被处死的危险也要放走尼尔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丈夫的爱给了她无条件的理解、支持和包容,是丈夫的身躯为她抵挡了风雨和刀枪,是丈夫博大的胸怀为她创造了无限的自由。可以说,没有上尉,她只是荒野上的一朵小花,随风飘零。但就是这样一个深爱她的男人,这样一个宁愿内心深受妒忌、痛苦煎熬也不愿爱人难过的男人,这样一个即便知道她让自己去死也义无反顾、临终只说“我爱你”的男人,被她在关键时刻无情地推向了死亡。她内心也有挣扎,让尼尔逃跑前,她祈祷风暴来临让二人葬身海底,一了百了。但我终究无法理解,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是怎样的情感,能让她对给了自己一切的男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尼尔最终自己没有逃走。我经常想,人其实是最可怜的,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当已然成为曾经拥有时,曾经拥有的有多珍贵,悲伤就会多巨大。

上尉是整部剧里我最想提及的人,下笔时却不想多说,因为任何语言其实都是苍白的。我只是想说,这样的男人是人性的高光,女人梦中的极品。他骑马在荒原上奔跑的身姿是整部影片最瑰丽的风景。

关于影片制作

整部影片拍得非常精致,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多余的情节和语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处镜头画面:

首先其实是一组上尉凝视上尉夫人的画面,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总督家作客,上尉与人聊天却心不在焉,只顾深情地、旁若无人地望着不远处与一老夫人对坐聊天的上尉夫人;第二次是他已猜到上尉夫人要帮助尼尔逃跑,在船坞送行的时候。上尉目送两人拿着大包东西上小船,深深地凝望着上尉夫人,于是上尉夫人问“这是什么眼神”,上尉回答“一个丈夫爱妻子的眼神”,上尉夫人又问“你看到了什么”,上尉没说什么,只是让她小心点;第三次是上尉知道巴黎的军舰即将到达,自己前景堪忧的时候,站在墙角边静静地看着正与尼尔一起侍弄花草的上尉夫人。影片多次拍到上尉凝望着上尉夫人,而上尉夫人多次望向的却是尼尔。人的感情多么复杂,是根本无法评判的。

第二处是雨后法官乘马车到上尉驻地要求上尉维护处决尼尔的判决的时候。当时,上尉正独自在上尉夫人的花房里欣赏着各类盛开的花朵。这相信这个时候,他眼里看的心里装的不是花,而是上尉夫人。上尉摘了一朵粉红的康乃馨来迎接法官,但站得很远,法官不得已只能从马车上下来与上尉走在一起。法官双脚绑着雪白的裤套,穿着崭新的皮鞋,小心翼翼地踮脚踩过泥泞,与上尉穿着马靴大步走进泥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候的法官就像一个养在宫廷里的小丑。待上尉转身,他马上就把上尉送的康乃馨扔到泥地里。美好的东西在政客眼里是不值一提的。

第三处是总督一家坐在雾霭蒙蒙的悬崖上野餐,上尉骑马来到旁边悬崖高处俯看总督一家的画面。总督父亲赞叹上尉英姿飒爽,总督恼羞呵斥,并告诉父亲自己已诬谄上尉煽动暴乱,欲置之于死地。这个时候,总督老小一家人窝在山石背后,显得那么卑小。尤其是总督大人,恼怒且慌张。

关于女主角

近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偏爱法国电影和法国女演员。法国电影是最纯粹的浪漫,法国女演员是最纯粹的美。比如我们熟悉的苏菲.玛索、伊莎贝尔.阿佳妮、朱丽叶.比诺什、凯瑟琳.德纳芙,还有《天使爱美丽》的女主角奥黛丽.塔图和《红》的女主角伊莲娜.雅各布。本部影片中,我认为朱丽叶.比诺什扮演得很成功,她演的上尉夫人绝对就是导演心目中的那个人。这是毫不意外的。

2023.1.2

 5 ) 善与恶的较量


这是部老片子了,深蓝的色调,沉郁压抑。拍摄地是一个海岛,泥泞阴冷潮湿。片子买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看了开头后就没有坚持到最后,一直到第二次有时间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一遍才算完。

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大都把争议的焦点放在“法与情”的矛盾冲突上。但在我看来,最令我触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军官的妻子对于一个杀人犯的同情和救赎,而是作为丈夫的军官对于妻子所作所为的支持,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是最深层次的热爱—直到献出了生命为止。

影片中,当妻子与犯人相处的时候,多次出现的镜头是丈夫独自骑在马背上,用望远镜默默的看着二人的身影。我想知道这个时候,丈夫的心中所思所想?这个时候,难道他对妻子的爱没有一丝一毫动摇,反而更加强烈吗?

最后,断头台还是要运来了,妻子不顾一切的要帮助犯人逃跑,甚至于帮他准备好两个星期的粮食和小船,两人登上小船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在码头上的军官,军官明知道妻子是要帮助这个男人逃跑的,要不顾一切的挽救他的性命,但作为丈夫,他居然无条件的服从妻子的意志,无论妻子做什么他都不会违背妻子的意愿,哪怕为了妻子的信念去违背他的职责,去背叛他的事业。

我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一个从小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在酒精的作用下糊里糊涂的杀死了无辜的人—比如那个死囚犯;而是那些道貌岸然,有知识有教养并且最重要的—有权力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甘心去诬蔑出卖善良的人,这种“明知故犯”这种残忍恶毒才是最不可救药的也是人类最深层的悲哀!—就好比那个检查官。

军官的“一意孤行”触怒了检查官,检查官的反应是:这个人冒犯了我,我必须告发他谋反,我必须制他于死地!这是怎样的残忍?(虽然我不愿意相信,但我想这样的惨祸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少过!)

最可怕莫过于有头脑有权力,却残忍!

最后,两个男人都命丧黄泉,只留下军官的寡妇。多么凄惨的故事!多么残酷的现实!

社会中,善与恶的较量,人性中,善与恶的较量,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究竟有没有结果呢?

 6 ) 只需要欣赏不需要缘由

下载这部电影最开始是因为她的名字,雪地和情人无论哪种都让人感觉像童话,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也是原因之一,影片的背景发生在法国殖民地统治盛行期间,当爱情跟政治道德伦理救赎扯上关系,如此感性的东西当然会成为牺牲品。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能够让人记住的场景其实并不多,拉夫人和丈夫,拉夫人和囚犯单独在一起的对白以及这个美丽遥远的法属小岛的雪景和海景可能是唯一的重点了。

电影中用了许多远景表现人物,不仅使他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色中似乎也表现了在那样荒谬的政治背景下他们的心灵其实是如此的孤独。第一个镜头是清冷阴暗的房间中, Binoche站在窗口前,确切地说是肃立在窗口的阳光下,雍容华贵。镜头慢慢地推上去,似乎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低沉的背景音乐一开始就奠定了悲伤的气愤,而我喜欢这样开篇讲故事的形式。“那年,纽芬兰和班克斯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浓雾,整整三个月人们视线一片模糊….

在多数与政治法庭有关的镜头中,仰拍俯拍很多,冷漠而且客观,这些政客们很少充斥整个画面,道貌岸然的对话基本是摇镜头,而不是正反打切换。影片里还有拍摄政客的运动长镜头。主角则是特写,所以画面造型上还是很丰富工整没什么可说的特点了。有的地方把他归结到文艺片,其实充其量就是个爱情片。

影片有个很漂亮的段落,也是最如题的段落,纯白的大远景和在雪中行走的拉夫人和囚犯利尔。顺便想说,这是我在南京过的第三个冬天了,南方的冷也让我讨厌冬天了,干燥也没什么白色,也没有脚踩在上面的吱吱声了。

我记住了电影中的几个场景。

拉夫人像个母亲一样教囚犯读书,她让他念给自己听,她不知道囚犯可能永远也不会理解默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囚犯碰到夫人手指的时候,这个过程都像是在救赎和洗礼。

上尉在拉夫人和政客辩驳的时候力挺他的太太,拉夫人那种高贵自信的笑容有点有恃无恐,还是有点像个故作成熟的女孩,似乎习惯了丈夫对她的宠爱一般,那样的微笑可能是很多女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才会拥有的。在我看来,她多幸福。

在最后拉夫人试图放走利尔时,完全心知肚明的上尉说的那句话:“恋爱中的男人能读懂他的妻子。”笑容那么有爱,嘱咐就如同父亲一般。他感性的女人不懂政治,而他是个绅士,没有说她头发长见识短,还是像童话,因为没有一个政客会说“你没错,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在荒谬的政治中,他把为自己的女人保存梦想作为藏身之地。

在船上,上尉对他的妻子说:我们终于可以度蜜月了
在囚室里利尔读着永远都读不正确的文字。
他们虽然都走向了死亡,可是拉夫人对囚犯的拯救使他从外到内心都从容,而上尉对妻子隐忍却也不怕表达的爱如他写意般的倒向大海那般无悔。
最后一个镜头是拉夫人对着镜头述说:我丈夫因被控告煽动暴乱而枪杀了,我仍然是拉夫人,他的寡妇,他的妻子,直到死。

虽然这部片子与诸多东西扯上关系,但它是部十足的爱情片,其余的都是辅助而已。所以我觉得这电影只需要欣赏,不需要缘由。
虽然那样的雪地,白色的大帆船,温室,昏黄的灯光,华丽的衣服都很美;虽然上尉,上尉的骏马,骏马走过的礁石,礁石边的大海,大海尽头的蓝天好像都只在我的梦中出现过。

这部电影又叫圣皮埃尔的寡妇,其实也可以说拉夫人只是在帮一个寡妇又成为了寡妇的同时让自己也成为了寡妇,呵呵。

 短评

即使是罪犯人格都是平等的,在善良的夫人眼裡他就是一個可憐人,幫助改變曾酒後殺人的漁夫,彼此的靈魂發生了碰撞,他們暗生情愫,雖未曾越軌。上尉發現了妻子的變化,他曾妒忌過,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只因深愛夫人,他事事以夫人為先,不捨得她傷心難過,就算最後因為「莫須有」的政治鬥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無悔自己愛的妻子,人性善於惡只在一念之間。不過在我睇嚟,沒有底線的善良與同情,上尉對妻子沒有底線寵愛,是害了他們的主要原因。

3分钟前
  • 阿蚊
  • 还行

这剧里的人没一个我喜欢的,剧情我也讨厌。杀了一个人加上救了一个人就可以等于零?这是算术吗?拉夫人是善良的化身?我更觉得像是在养一条宠物。而上尉对妻子那近乎扭曲的爱意更是让我诧异。最后拉夫人对上尉说是我的错的时候,我真想有个人对她说:就是你的错,白痴。

7分钟前
  • 奇妙学姐
  • 较差

电影拍得很干净,没有过分执着于肉欲,对人性善的歌颂贯穿始终,但是并不让人感觉到是一种空洞式的道德说教。

11分钟前
  • deus
  • 力荐

这是值得反思的话题,色彩与人性都是值得关注的。那种略显荒凉的质朴和安静也是一种回归的冲动吧。

15分钟前
  • mmm
  • 推荐

差点因为片子的译名而错过的好片。剧本强大堪比名著!

17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一生只爱一次的人是肤浅的,他们把那叫做忠贞不渝,我却叫做习惯性懒惰或是缺乏想象力。情感生活的忠贞不渝就如同智力生活的一成不变一样,简直是承认失败。 ------奥斯卡 王尔德 真正的爱是一种善 是一种博爱 婚姻那只是一种枷锁

18分钟前
  • lil E
  • 力荐

喜欢朱丽叶 比诺什, 很有深度的女人~我喜欢那种在看后让人心里持续思考很长时间或者感受能在心里存积很长时间的电影,这部是

19分钟前
  • hopehaswings
  • 力荐

原来同情和救赎是不能改变任何事实的,没有谁需要救赎,没有人能救赎任何其人,能真正救赎的(内心),大概只有自己.。"手指轻微地碰触更叫人心动而不安,更有狂喜的感觉",

20分钟前
  • eipoz
  • 推荐

Emir Kusturica! Bravo!

22分钟前
  • Ur2lazy
  • 力荐

拉夫人、上尉和囚犯的三角关系幽深复杂。她爱丈夫,也爱囚犯,但对后者不如说是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所以,她帮他娶妻生子,主张赦免死刑。上尉对这些看在眼中,却坚定站在妻子一边,最终得罪官员被叛国罪。拉夫人深爱的两个男人都难逃一死,这样的爱不易理解,隐忍、牺牲、成全,为理想,为人道。

27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冬天就不要看这样的片子了

29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都是因为爱,拉夫人对渔夫,上尉对夫人,为上尉宽厚无私的胸怀和毫不计较的爱情感到震惊。如拉夫人一生有爱的情人和舍命为自己的丈夫足矣。比诺什有以静制动的矜贵

34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影20303:一个爱得包容,处处维护,爱得深沉;一个勇担罪责,勇敢接受,改过自新。一个善;一群践踏人性和生命的政客和一群质朴有雪亮眼睛的群众。情理法是个永恒命题。

39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圣皮埃尔的寡妇都是这么来的吗,嗯?向巴黎政府借断头台给死囚行刑,刽子手还要现场招聘哈哈哈哈😂死囚改过自新但难免一死,运送断头台的船抛锚在海上,死囚应聘水手把船拖到岸边,挣到44个法郎给新婚妻子,她马上再次成为寡妇。影片其实有多处逻辑硬伤,人物动机不足,杀人犯杀人是想知道神父到底是肥胖还是高大,女主毫无缘由帮助死囚改过自新,上校仅仅因为爱全力支持妻子帮助死囚甚至搭上政治前途与自己的命……神奇之处在于,这些东西没有影响到影片的观赏性。不知道拉夫人成为寡妇之后,后悔自己当初帮助死囚吗,还会坚持当初那套在我看来没有说服力的主张吗?

43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08年的情人节凌晨,看了这么一部看上去就要悠然不了情却忽悠了我的人性片。。。挖卡卡 Auteuil成为我的心水啊心水 寒自己一个,和当年青睐林冲一样没有道理。。。。

48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看到有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出演,就随便看一下,结果头疼的厉害,什么都没看进去,尼玛。光看这个剧情简介,貌似应该还是可以凑合看的。In a small French colony, a drunken man kills someone. While a guillotine is being shipped in, he changes, becoming a good and popular man.

53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比诺什同学永远坦荡圣洁的笑容,似乎天生适合这种傻逼制度反叛者的角色,包括同年另一部<巧克力>。库导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银幕秀,把一个纯朴善良的死刑犯渔夫演的极man,可惜我觉得按原剧情他应该更头脑简单一点而不是总这么深沉又有魅力。奥德叶的深情丈夫,太帅啦看完真就全然理解这种入髓之爱了..

55分钟前
  • Shonleva
  • 推荐

这部片子里也有奥图呢!比诺什这儿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9 out of 10

60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上尉的爱太伟大了,对每个男人来说这都是无法企及的。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这样调调的片子总是不厌倦

1小时前
  • Véroniqu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