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

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陈坤,白宇,聂远,尹铸胜,常远,杨颖,孙怡,俞灏明,王骁,杨轶,张晓晨,刘亭作,赵峥,从瑞麟,张戈,侯玮涛,彭义程,强巴才丹,陈凯文,李士刚,张优,朱超艺,李凯,董浩然,韩秀一,周小川,刘一辉,郭昱德,杨博潇,马学雷,高睿菲儿,戴毅,李芸,郭家诺,张孝文,杨磊,王浩杰,牛志强,李小朋,朱时峰,李槐龙,杜长安,袁帅,丹帅,李泰延,马思妍,董子健,李光洁,郭京飞

导演:路阳

播放地址

 剧照

风起陇西 剧照 NO.1风起陇西 剧照 NO.2风起陇西 剧照 NO.3风起陇西 剧照 NO.4风起陇西 剧照 NO.5风起陇西 剧照 NO.6风起陇西 剧照 NO.13风起陇西 剧照 NO.14风起陇西 剧照 NO.15风起陇西 剧照 NO.16风起陇西 剧照 NO.17风起陇西 剧照 NO.18风起陇西 剧照 NO.19风起陇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4:27

详细剧情

  天下三分,烽火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秘密情报线上的生死角逐,正涌动于滚滚洪流的阴影当中。  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陈恭(陈坤 饰)与荀诩(白宇 饰),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长篇影评

 1 ) 聊聊电视剧对原著的解构与重塑

《风起陇西》作为马伯庸的处女作,出版于2005年,他后来回忆说书中的“很多名称,司闻曹、军正司、以及烦琐冗长的蜀汉行政程序,全部都是我毫无考据的凭空杜撰,这都是为了增加文章真实性而创造出来的古代机构……严格来说,《风起陇西》并非一部三国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借用了三国历史的架空小说。”

显然,这次电视剧改编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充分利用了这种架空,架空了马伯庸的架空。

先让我们从书粉的角度来说,估计有些人初看后,免不了血槽飙升,对于剧里情节如此错乱,人物“张冠李戴”的情况,原著党里的保守派大概率是要口吐芬芳的,但是我也有一种直觉,这种人不会太多,因为《风起陇西》万万算不得马伯庸的热门书籍(也许剧播出后,会提升它的地位),所以我对书粉的执着还是保有乐观态度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地方是电视剧是否改编的成功。

其实现在看来,改编后的剧和原著之间的关系,算是前者只是借用了后者的骨架,重新增减了血肉,以及注入了不同的魂魄(仅从前六集来看)。

这里的骨架就是马伯庸借《风起陇西》为蜀国建立的情报机构——司闻曹。

如果没有读过小说,从电视剧开头三集的快节奏里,可能看起来确实有些辛苦,所以,在这里为非书粉的群体补充一点背景。

在原著中,司闻曹是马伯庸为蜀汉打造的情报机构,最高长官是姚柚,副长是冯膺。

司闻曹下面有三个分司,管理蜀汉情报的司闻司,也就是外派间谍的活儿,陈坤在剧里饰演的陈恭就是属于这个部门的,这个部门的老大是阴辑。

其次是分析情报的部门军谋司,是由冯膺直管,手下有一名得力干将狐忠。

最后才是另一位主角荀诩的部门靖安司,主要是负责查内奸的。

借由这个架构成立的蜀汉和曹魏之间的间谍攻坚战,就是《风起陇西》的整个故事的骨架,如果把这些都理清了,可能会相对容易理解剧里对人物血肉重建的所在。

老实说原著小说有两大问题,并不利于改编成电视剧。一个是故事的体量,大概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长,拉长到电视剧必然要增加一些信息量;另一点就是小说中出场人物众多,但是并不丰满,众所周知,马伯庸写人相对一般,何况是处女作,更不能多作苛责了,但这反而给予了电视剧极大的改编空间。

首先,电视剧把原著中走过场的陈恭提升到了主角的位置,甚至是推动情节的关键所在。先是渲染了他在曹魏作为间谍的两难处境了,被发现与被构陷的双重危机。在曹魏,重塑了郭刚、糜冲的身份,增加陈恭与前者的“情谊”,与后者的“对立”;在蜀汉,增加了与荀诩的姻亲关系。

这些在原著中全都没有的人物关系,打乱重塑了整个故事的结构,虽然本质上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追查“烛龙”案上,但是切入的视角不同,故事传达出的效果也就不同,这也就是前面说的魂魄不同。

在小说中,马伯庸的立意是在历史的缝隙中戏谑,他说“我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那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也不是因为那更能反映出人性的暗面,只是单纯对于这种体制式的诡计与内幕有叶公好龙的兴趣罢了。阴谋对我来说,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感与质感,流光溢彩的政治殿堂中隐藏的黑暗,才是最富魅力的宝藏。”

所以,原著中的故事,最终结尾的真相也一再印证着权谋与博弈,而现在电视剧的改编,给人的感觉是除此之外,增加了更多人的自我挣扎的部分,人物都变得更加立体丰满了。

郭刚不再刚愎坚硬、糜冲不再无趣深沉、陈恭不再面目模糊、荀诩也不再单一刻板,电视剧里的群戏无疑是好看的。

也正是因为群戏的原因,加上背景的复杂,过密的情节,对于大众来说,进入故事的过程可能还是有一些辛苦的,也许要熬过前三集,才能捋清人物关系。

不过,我是觉得如果能看得进去的话,电视剧的改编还是蛮高级的,至少前期是好看的。

路阳的风格自不必说,服化道和动作戏都保持了他一贯的特质,整个制作班底大多来自于电影团队,古朴简约的美学气质,努力追求时代的氛围,细节上面还是很考究的。

而在故事的结构上,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剧架空了书的架空。

如果对这部剧没有任何背景了解的话,大概率很多人会觉得真假参半,就像初读小说一样,毕竟故事的楔子使用了诸葛亮北伐失利的街亭之战,以及让许多真实的三国人物给主角做背景墙,都多少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马伯庸给予故事的一些设定,人物的一些性格,无疑都是在“历史夹缝之处做文章”。正是基于此,电视剧也有了顺理成章的进一步发挥。

就像电视剧开头是以街亭失利为始,作为背景交待。引出陈恭的间谍身份,并“盗用”了原著中白帝的头衔安在陈恭身上,让他在剧里成为蜀汉非常重要的情报人员,而街亭的失利直接把矛头指向陈恭可能的“叛变”,使其深陷困局,进而引出了“烛龙案”,再把追查曹魏偷窃弩机的事情合理化揉进陈恭的自救中,增加整个故事的悬疑性。另一方面,又借着荀诩为陈恭翻案的机会,引出蜀汉司闻曹内部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以及后期免不了与蜀汉另一个职能部门军技司的权谋之斗。

而在原著中,陈恭的作用主要是引出司闻曹,然后就战术性的暂时隐身了,后面就是荀诩的独角戏。所以,电视剧的改编,无疑是把人物关系变复杂了,让故事线也交融了,这就是我个人感觉中变高级的地方。

当然,在这变高级的过程中,也会很考验观众的耐心,以及剪辑时没能很好过渡的故事线,可能变成一种瑕疵,让它有一些口碑上的两极分化。

不过,到目前为止,从演员的适配度、故事的改编度和视觉呈现来说,我还是基本满意的,比较期待整个剧改编的完成度,如果最终的结尾依然回归到原著的揭秘,只能说中规中矩,如果有其他的惊喜自然更好,不过,几集看下来,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电视剧在人物的塑造上,应该还是非常成功的。

 2 ) 《风起陇西》明明很不错,为何不叫座?

《风起陇西》背离了传统谍战影视剧的信仰叙事,它让我们窥见某些大义背后的无情无义、寡廉鲜耻

已经落下帷幕的《风起陇西》,并没有上演后续逆袭的好戏。它在CCTV8晚间黄金档播出时,酷云实时收视率在0.5%左右徘徊,广电总局的视听大数据第一周也只有0.755%,砸穿了CCTV8的收视底盘,是近些年来CCTV8晚间黄金档收视表现最差的电视剧之一了。要知道,CCTV8黄金档电视剧常年都在1%以上,破2%的也不在少数。这让《风起陇西》自开播起就遭到不少观众的嘲讽。

如果说CCTV8的观众群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他们并非《风起陇西》的目标受众,可《风起陇西》在爱奇艺播出时,热度值表现也很不理想,直到会员大结局当天的24点,热度值仍未突破7300。可供对照的是《人世间》大结局时热度值突破10000,就连《风起陇西》前爱奇艺推出的一部俗不可耐的古偶剧《祝卿好》(22集),大结局热度值也突破8200。

同样地,云合数据的有效播放量榜单也印证了这一点:《风起陇西》在视频网站表现平平。

哪怕笔者个人很喜欢《风起陇西》(无利益相关,纯粹个人喜好),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风起陇西》不能说扑了,但反响绝对低于播出前的预期,是一部不叫座的作品。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拍得很不错

异议不大的是,《风起陇西》总体上是一部叫好的作品,是这些年来少有的质感上乘的古装剧,大结局时豆瓣7.8分(预计会慢慢涨分)。

路阳更突出的是他电影导演的身份,《绣春刀》《绣春刀2》《刺杀小说家》均评价不错。在美学层面上,《风起陇西》有着不俗的质感。24集的篇幅,就像是看了8部电影。

该剧以实景拍摄为主,注意历史细节,能够较好地还原出三国时代的风物与生活方式,甚至曹魏与蜀汉的地理空间上都做了区分;打光上,不是现在古装剧最常见、最没水平的大白光,而是用了很多精力去还原白天的自然光、夜间的烛光,晦暗的色调也烘托出凝重紧张的历史氛围;镜头调度上,一些运动感比较强的镜头很能体现导演的匠心独运,有比较强烈的艺术美感;打斗戏虽然不多,但凌厉、迅捷、节奏感强,同时放大刀刃插进肉体的阻力,传递出死亡的残酷与疼痛……

陈恭(陈坤 饰)

就故事设定说,《风起陇西》也颇有些趣味,它是马伯庸的同名小说为故事基地,是三国故事的“新编”,创造性地将三国与谍战相结合。

剧版一上来,马谡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由此进入剧情主线:诸葛亮是因为获得错误的情报,才部署失误,痛失街亭。

原来,蜀汉在曹魏潜伏着一个间谍,代号是“白帝”,他是陈恭(陈坤 饰)。他传给诸葛亮(李光洁 饰)是正确的情报,不料曹魏也在蜀汉潜伏着一个间谍,代号是“烛龙”,正是他替换了“白帝”的情报,误导了诸葛亮。

诸葛亮(李光洁 饰)

蜀汉以为是陈恭叛变了,远在曹魏的陈恭自然是有嘴说不清。蜀汉间谍机构的领导人冯膺(聂远 饰),派了负责境内反谍的荀诩(白宇 饰)去往曹魏锄奸。但陈恭是荀诩的妹夫,两个人亦是知根知底的好友,荀诩不相信陈恭叛变。于是两个人打算联手查清“烛龙”到底是谁。

冯膺(聂远 饰)

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陈恭化名后继续在与曹魏有勾连的五仙道潜伏,以期寻找机会查清“烛龙”真身;另一边是已经回到蜀汉的荀诩,继续追查蜀汉哪个高层有可能是“烛龙”。

荀诩(白宇 饰)

荀诩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慢慢掀开了蜀汉朝堂党争背后的阴暗面,甚至他所信任的陈恭亦不“纯粹”,这也让荀诩陷入险境……

本质上,《风起陇西》就是部谍战剧,从头到尾围绕着“身份”做文章。像男主角陈恭,在蜀汉、曹魏和五仙道,他都是不同的身份;当观众以为他就只是“白帝”时,后来才发现他成为新的“烛龙”,并成为双面间谍。

它有情报交换,有策反,有渗透与被渗透,有“刑讯逼供”,有同为间谍的恩爱夫妻以“敌人”的身份相虐相杀。

翟悦(孙怡 饰)死在陈恭怀里

而情报机关本身也是一个权力机构,它自身有派系、有权力的争夺、有背叛与陷害,更有大量的彼此牵制、倾轧与内耗;情报机构一般也会牵连到权力高层之间的斗争,它成为铲除异己、构陷坑害对手的工具……

诸葛亮斥责杨仪(俞灏明 饰)以间谍之术铲除异己

所以,在《风起陇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潜伏》《黎明之前》《悬崖》《风筝》等经典谍战剧的影子。这也意味着,它在情节逻辑的搭建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做得颇为成功,至少能够让追剧的观众入戏。

《风起陇西》强情节、强冲突,叙事节奏很快,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桥段,女性角色的加入多了一些感情戏,但处理得当,翟悦(孙怡 饰)的下场令人唏嘘;悬疑层层推进,信息量密集,让观众有通关的快感;逻辑链条没到密不透风的地步,至少没有刺眼的bug,也都能自圆其说。

人物群像的刻画,颇为出色。陈恭是陈坤近年来接到的最好角色了,浓缩着真正的悲剧感,可以让人想起余则成、周乙(剧版《悬崖》)、郑耀先(《风筝》)等角色;继《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阳,荀诩是白宇的又一个代表性角色,哪怕天地不仁,荀诩亦要坚守最基本的道义良心,这样的角色看似好演,但其实容易演得“假”,白宇版荀诩让人信服,他的“轴”稀释了说教色彩,他放松时流露的天真让角色饱满。

荀诩有着难得的纯真

冯膺和杨仪(俞灏明 饰)有相似的地方,他们效忠于一个空大的理念,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但冯膺不怕牺牲自己以成为计划的一部分,杨仪就是纯粹利己——这种人更可怕;常远饰演冯膺的小舅子,主要承担喜剧功能,看似咋呼但对姐夫忠心耿耿,这混乱的世道他的真挚显得难得;糜冲(王骁 饰)让人想起《潜伏》里的李涯,哪怕是“敌方”阵营,观众对他完全没有反感;郭刚(董子健 饰)也很有意思,放浪形骸,但对陈恭的感情又有点“傻白甜”……

郭刚(董子健 饰)想起与陈恭的快乐过往,失魂落魄

综上所述,《风起陇西》美学在线、逻辑在线、角色在线、表演在线,没有理由是一部难看的剧啊。

反间谍叙事

《风起陇西》偏偏就是不叫座。有些是自身不足导致的,有些则不然。兼听则明,我们也来厘一厘。

其一,美学层面上的。譬如自然光、烛光的运用,在大银幕上有很好的效果,可在小荧屏上或许就会显得有点黯淡,好像三国时期不出太阳似的。

该剧质感上是往正剧做的,古香古色,也使用了一些文言文。可人物对话上,有时又颇为现代,诸如“我从来都没出过外勤”“不许拉山头,搞小圈子”“是我发展的外勤下线”等等,很像现代谍战剧里的台词。可以理解主创者是想让观众更好地代入时代语境、对人物困境感同身受,但这一切并不需要通过语言的口语化来体现。现在不古不今的,反而两头不讨好。

文言文台词,还得用白话文当字幕

其二,通俗性层面的。虽然《风起陇西》是三国故事,但里头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众多,观众一时半会要厘清他们是谁并不那么容易。虽然它的内核是谍战剧,可又不像民国谍战剧那样已经形成固定的正反派——大家对日寇、军统、中统都不陌生了,但《风起陇西》司闻曹、间军司等概念以及各色官职还是会把人绕晕。其对大妈观众普遍不友好,笔者母亲是CCTV8忠实观众,但这部剧她开头几集就没坚持下去。

其三,也是最深层次的,《风起陇西》的主题表达上存在两个背离:剧情前后段背离;与观众对间谍叙事的审美预期背离。

像《潜伏》这类革命年代谍战剧,已经形成稳定的叙事范式,“信仰”是它们的共有主题,并以此突出我党战士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主人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他们替我们扛起黑暗的闸门,所以剧中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为革命事业所做的种种牺牲,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也能转化为美学上的崇高感,令我们动容。

《风起陇西》也有“信仰”这一层面的表达,浓墨重彩地体现在剧情的前中段。它并没有跳脱出“褒蜀贬魏”的价值立场,“光复汉室”为的是让老百姓免于战乱、过上好生活。譬如开篇不久,就通过陈恭、荀诩和翟悦的一段对话点题。陈恭举杯说道:“为了光复汉室。”翟悦发问:“何为光复汉室?”陈恭答:“为了不再有战争。”荀诩也说:“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这个大义,很多小人物牺牲了亲情、爱情、友情,包括自己的生命。陈恭、翟悦命殒,荀诩活着但已失去所爱一切。

“光复汉室”的信仰有些空大

问题是,这个“信仰”叙事很难打动观众。“光复汉室”离当下的我们太遥远了,并且观众无法从剧中明显看出蜀汉之于曹魏的“先进”之处,相反,蜀汉的权力机构内部有着更多龌龊的勾心斗角(至少剧中是如此),这样的汉室干嘛光复?何况,真实的历史也证明了,蜀汉的“雄心大志”最终落空了。

由此,蜀谍的“信仰”的感染力就大大降低了。它无法像《潜伏》等谍战剧那样,激起观众最广泛的情感共鸣。这就是《风起陇西》的第一个背离:明明是个“谍战剧”,可它的信仰表达观众根本无感。

当然了,路阳绝对不会这么“俗”,开篇这些“家国叙事”更像是过审需要,是为了宣发上的正能量。等到剧情后半程,尤其是20集之后,一切图穷匕见,这个“信仰”叙事四处漏风,它的残酷、非人道就充分暴露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冯膺和杨仪,他们信奉的观念是:为了大义,一切都可以拿来利用、拿来牺牲。当初冯膺为了所谓“大义”,牺牲了陈恭的父亲;如今他与杨仪又要以大义之名,要求陈恭杀了荀诩。冯膺和杨仪说得轻描淡写又斩钉截铁。他们在乎人命吗?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空大的理念。这是大人物的残忍、也是历史的冷酷之处。

冯膺和杨仪为了“大义”,什么都可以拿来牺牲

谁代表了这部剧真正的立场?荀诩。荀诩才是导演的声音。荀诩坚信与坚守的是那些最传统的正向价值:公平、正义、权利。小人物是可以为大义牺牲,但他们必须事先知晓、必须心甘情愿,而不能是稀里糊涂成为棋子,不能后知后觉被利用,“大义”不能成为“不义”的幌子。

荀诩只问真相

但很多观众被前期剧情以及宣发误导了,他们没看透荀诩这个角色的真正用意(不是怪观众)。所以他们很纳闷:怎么荀诩一直在“添乱”?可荀诩就必须“添乱”,他信奉的是不同于冯膺等人的价值观,他自然不会按照冯膺等人的路径走,他必须事事追问明白。当观众默认小人物成为大义的“代价”没什么,荀诩要为“代价”追一个真相。

这就是《风起陇西》主题表达上的第二个背离,它的剧情内部本身就有两种理念在相互辩论、相互撕扯、相互拆解。荀诩的“添乱”,其实是在解构整部剧的“信仰”叙事。

但它“掩饰”得太好了,或者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给得太迟了,反而让观众莫衷一是,误会了它,甚至早早就弃剧了。

如果观众坚持到最后,或许就会为路阳的表达击节。《风起陇西》的出彩之处,正在于它的“背离”:它背离了传统谍战影视剧的信仰叙事,相反,它想让我们窥见某些大义背后的无情无义、寡廉鲜耻。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它无所信仰,剧集最后荀诩踏上了新的征程——依然是为了大汉。只是,任何正义的大义里,一定要有人本主义。如此,陈恭的自愿牺牲才是悲壮的,荀诩的绝望中前行才能动人。

陈恭选择牺牲

作为大众化产品,反间谍叙事的主题表达很冒险。《风起陇西》以其“高冷”付出了暂时的市场代价,但它的冷峻与深刻也无可否认。一时的“不叫座”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个人愿意相信,时间会站在这部剧这边。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非其授权,勿转——

 3 ) 棋子之身,勇者之心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小时候看历史,更多看的是精彩纷呈的故事,长大之后才懂得,历史是关于人的历史,而不仅仅是故事。2014年我有幸拜读了马伯庸老师《风起陇西》这本小说,当时就被亲王在这个故事中所书写的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所吸引,在英雄辈出的年代里,正是这样一群籍籍无名的小间谍们,在风起云涌的历史中展现了他们的光辉。

这样的故事也是我想讲述的故事,不再聚焦王侯将相,而是着眼于最平凡的普通人。

在三国那个恢弘纷乱的历史时代中,陈恭、荀诩等角色,他们只是活跃在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一些小间谍,棋子一样的角色。他们无法左右时局的发展,只能执行上峰的决策。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情感的羁绊和烦恼,有软肋。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不是超人,不是上天选中去完成一些特殊历史使命的人物,但他们却有理想,并且尽可能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他们身上那些义薄云天、守信重诺的气节,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所信奉的一种品德。他们虽然都是小人物,但却怀抱着一些理想主义的精神,非常朴素、真诚,而正是这样的情怀,促使他们在很多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本身,令他们成为了乱世中的无名英雄。

我们其实已经看过了很多游刃有余、有惊无险的主人公,但在《风起陇西》里,陈恭和荀诩有太多窘迫的时刻,他们想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却不断遇到艰难险阻。因为我们想到生活中也是这样,寻找勇气,相信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陈恭和荀诩,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但是他们非常具有信念感,在困境之下,依旧坚守底线,义无反顾。

这次拍摄电视剧的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与电影不同,电视剧的体量承载了更丰富的内容表达。在金海曙老师的改编创作之下,有了观众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剧《风起陇西》。金老师延承了原著中戏谑、独到的文学风格,保留了原著的历史观和内核,同时他也在改编中将许多分开的线索纠缠到一起,令这部剧的谍战气质更加明确。拍摄古装戏非常辛苦,我们的演员们同样不容易。我记得当时在象山正是最热的时候,再加上打光灯照,棚内的温度时常超过40度,演员们全靠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下来。而且我们这部戏要求男演员们都必须有胡子,大家大汗淋漓的情况下,胡子很容易开,就需要不断地补妆。100天的拍摄结束,很多演员都肉眼可见地瘦了。

这部戏凝聚了我们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很感谢各位观众愿意在豆瓣上给予它认可与建议。曾经有很多影视作品传递给了我力量,也希望《风起陇西》能够给喜欢它的观众传递勇气和力量。谢谢大家的讨论、关注!

 4 ) 《风起陇西》:历史缝隙中的戏谑与真情

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往往具有这样的特色:小说中的历史细节较为考究,但小说的整体构思却极其天马行空。《风起陇西》便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在这部小说里,马伯庸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利用其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作为小说的故事框架,却又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编造了一个更像是发生在二战或者冷战时期的谍战故事。

而路阳恰恰是一个非常善于在古装片中嫁接不同类型元素的影视剧导演。路阳导演的名作《绣春刀》,披着古装武侠片的外壳,但内在故事的类型,却具有浓重的古典好莱坞黑色侦探片风格。路阳导演巧妙地将古装武侠片与黑色侦探片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融合进了一部电影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路阳是最适合对马伯庸的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导演。

不过,因为小说的文字具有含糊性和想象空间,所以读者对于马伯庸历史小说里那种强烈的错位感,可以当成是马伯庸个人的特色甚至恶趣味,从而选择忽视或者直接一笑置之。可一旦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大量的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筑起了一个极具真实性的空间让观众沉浸其中,而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故事,却又明显与那段历史具有错位感,观众就会对其中的矛盾变得极为敏感,从而对整个故事产生怀疑。

所以在对《风起陇西》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主创团队选择了用谍战剧的影视类型对原小说进行重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谍战剧在国内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影视类型,不仅拥有大量经典的影视作品、小说可以进行参考,就连当下年轻人最爱玩的剧本杀,谍战类型的剧本杀也极其风靡,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谍战类型都有着极高的受众接受度。《风起陇西》影视剧的编剧金海曙老师,本身就曾编剧过《狐步谍影》、《父亲的身份》这些优秀的谍战剧作品,由他操刀《风起陇西》的影视化改编,可谓是驾轻就熟。

可以说,影视剧《风起陇西》里,对于原著小说的所有改编,都做到了更贴合谍战剧的类型风格而进行的改编。比如对于潜伏者陈恭身边的人际关系,影视剧相较于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改编。而这些改编的方向,让观众更容易将陈恭的处境,联想到《潜伏》里的余则成和《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陈恭与天水郡守郭刚有着过命的交情,但陈恭却一直受到天水间军司司马糜冲的怀疑。而在《潜伏》里,余则成与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关系良好,却受到同事李崖的怀疑;在《黎明之前》里,刘新杰同样与第八情报局局长谭忠恕曾在战场上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但依然遭到同事李伯涵的调查与怀疑。

可以说,在很多经典的谍战剧中,潜伏者身边总是有着类似的人际关系,这几乎是此种类型片的标准人际关系。因为这种人物关系最适合发展故事、营造紧张感。一方面,潜伏者与敌对阵营里的人,建立起了真实的感情关系,这既是对潜伏者的保护,但当潜伏者不得不背叛、欺骗对方时,那种内心的纠葛与痛苦,也常常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最大情感吸引力;而另一方面,敌对阵营里,一个自始至终都在怀疑潜伏者的力量,又能不断给潜伏者制造麻烦和危机,用悬疑感接紧张感不断刺激着观众,让观众欲罢不能。

影视剧《风起陇西》里,陈恭与郭刚、糜冲的关系正是如此。陈恭与郭刚之间的友谊在前期被反复渲染,郭刚全心全意地信任着陈恭,多次在面对糜冲的刁难时,义无反顾地保护陈恭,甚至让观众都忍不住想要磕陈恭和郭刚的CP,也正因如此,当郭刚得知陈恭确实是蜀国卧底、而陈恭必须利用甚至绑架郭刚时,这种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会让观众期待不已,恐怕无数磕两人CP的观众都要心碎一地了。而糜冲这个角色也被编剧塑造得十分有魅力,他一直都冷静、敏锐地观察着陈恭,不放过任何细微的情报,总能从细枝末节处发现陈恭露出的马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性力量存在,观众才会一直对陈恭的处境提心吊胆,迫不及待想要点开下一集。

而更让我感到佩服的地方是,编剧巧妙地利用了原著小说中,糜冲潜伏进蜀国窃取连弩设计图的情节,将之改编成了陈恭与糜冲一起潜伏进蜀国,然后陈恭杀死糜冲,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了五仙道。这样改编的好处,首先就是避免了视点的过度分散。小说里可以有多个不同视点交叉讲述故事,但变成影视剧后,这种视点的分散,容易让观众难以移情到角色身上。影视剧《风起陇西》将视点统一到了陈恭的身上,让观众从头至尾都替陈恭担心,从而完成观众对陈恭的移情。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编,还让谍战剧的类型元素在《风起陇西》中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增加了观众的新鲜感。

剧中陈恭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五仙道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以胡彪的身份,打入威虎山内部。威虎山的首领座山雕不信任杨子荣,一再试探杨子荣的身份,而每一次杨子荣面对试探,都采取各种办法巧妙花姐。而在《风起陇西》里,五仙道里的大祭酒黄预也一直怀疑陈恭的身份,不断设下毒计,想要逼陈恭露出马脚。陈恭一方面要与黄预周旋,另一方面,五仙道里还潜伏着他的妻子翟悦。陈恭与妻子明明深爱着对方,却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只能假装互不相识,最终甚至面对妻子英勇就义也无能为力。陈恭在五仙道里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机,而他与妻子的感情,又是在这紧张的氛围里,最让观众关心的一抹温情。

为什么我说佩服编剧的改编?因为编剧把原著小说里的情节,包装进了谍战剧的经典情节之中,对两者进行了巧妙融合,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突兀,反而能够一直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挂心。这种融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写过故事的人,却明白其中的困难。说白了,影视剧的类型元素,有着自己的结构、人物关系和情节冲突,而小说的故事编排,有时候与影视剧的类型是相矛盾的。如何化解这种矛盾,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代入到剧情里,正是考验编剧技巧的地方。

最后,我还想聊聊影视剧《风起陇西》的主题。在大多数谍战剧里,观众的代入感其实很容易实现。比如最常见的抗日谍战剧,其中的正邪对立、观众的立场和情感代入,都是非常明确的。但《风起陇西》的故事背景却是发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却很难轻易地认定观众,一定会选择支持蜀汉。

在马伯庸的小说原著里,马伯庸其实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了这些情报工作者所谓的“忠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忠诚,对于“汉室的复兴”是有价值的,但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权力角逐的工具、棋子而已,一切的努力都显得毫无价值。

但在《风起陇西》之中,在这部剧的一开始,观众便通过另一个主角荀诩的回忆,讨论了主角们作为潜伏者,所作出牺牲的价值所在。一开始,荀诩与陈恭依然强调,他们的付出是为了“汉室的复兴”。但当陈恭的妻子、荀诩的表妹翟悦追问,到底什么是“汉室的复兴”时,荀诩的回答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题:所谓“汉室的复兴”,不是一姓之人成为皇帝,而是无数像陈恭、荀诩、翟悦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免受战争的荼毒,人人都可以过上和平、富足的好日子,而不用再卧底到敌对阵营,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在第二集诸葛亮的回忆中,诸葛亮对年幼的荀诩,也再次传达了相似的内容,所谓的“汉室复兴”,不是让刘姓之人称王称霸,而是让天下百姓富足安康。

这就是《风起陇西》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它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在谍战剧的类型元素之外,放入了真情实感的主题与思考。观众不再是作为旁观者去观看魏蜀吴三国的谍战、潜伏,而是真的能够代入到角色的情感之中,为他们的选择而揪心、感动。如果说,马伯庸的原著小说,是在历史的缝隙之中进行戏谑调笑,那么影视剧的《风起陇西》,则是在历史缝隙之中,放进了主创者们的真情实意。

 5 ) 《风起陇西》——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起于烛龙。传说中的烛龙,乃是一种人面龙身的神兽,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的幽阴之处。传说中的烛龙和“烛龙”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两者都生活在黑暗中。讽刺的是,烛龙靠口中的蜡烛为黑暗带来些许光明,而间谍“烛龙”则一直致力让黑暗更加混沌,更加混乱。

全篇围绕代号烛龙的间谍展开,讲述了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1. 郭刚爱陈恭

郭刚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样,生硬坚实,有如黄河冬季的冰棱一般,有铁器撞击的铿锵之感,但是他对待陈恭却信任笃定。

成年人有个朋友很难的,就连郭刚自己都不愿意相信陈恭就是蜀谍。

第一集,大家都还没有进入角色的时候,郭刚在牛记酒肆和陈恭喝酒下棋的时候,纵容自己向陈恭透露白帝的消息,虽然是因为作计要拖住陈恭证明以他不是白帝,但同时也因为他相信陈恭就不是白帝才也向他交代了当时他们正在抓捕白帝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导致陈恭可以以双色花篮的形式向林良报信,所以白帝的身份才没有暴露。

郭刚因为打心底里不相信也不希望陈恭是白帝,冥冥之中还是意料之内地,他没有忍住提前向陈恭透露了消息,一方面希望如果他是白帝,他能逃脱,另一方面又固执地孤注一掷地觉得,陈恭就不是白帝。那种可爱又执拗的信任,事后想来总是那么令人心疼。

在得知陈恭就是白帝的时候,郭刚心灰意冷,那个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事实还是被血淋淋摆在眼前。但是当得知陈恭又是烛龙的时候,又觉得更加矛盾,因为他不认为他一直信任的人会轻易改变他的信仰。

于是立刻去向叔父郭淮求证:

“叔父是如何让思之为我所用的?”
“与其说陈恭叛变,不如说他对叛变深恶痛绝。”
“思之确实是这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天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

多可笑,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还在念着陈恭的好。

他为什么那么爱陈恭,因为他和陈恭有一样的追求和信仰。在叔父告诉他,陈恭成为烛龙是得知冯膺以外线游枭的生命做情报交换的时候,叔父教育他:“你要记住,这世间难论对错,天地,就是如此不仁。”郭刚依然回击到:“这个事实,陈恭,也断然无法接受。”

郭刚即使一直被陈恭隐瞒身份,却依然能够透过层层包裹,看到褪去浮光掠影下,那个一样纯粹且至情至信的灵魂,他热爱这种真诚和热血。

这让郭刚觉得,他在活着。

陈恭离开天水前往五仙道的时候,郭刚凝视那个消瘦的背影,觉得把他送走是仿佛亲手在自己胸口剜出来一片空旷,殊不知,此时一别竟是永恒。

还好陈恭死时是作为魏谍被枭首的,在郭刚的心里,陈恭至死都没有背叛他。那个曾经共同雨中蹴鞠的少年,即使岁月变迁,还是那个可爱的模样。

只是当得知那个消息的时候,郭刚胸口的空旷好似一块巨石轰然裂开,无数隐秘的、压抑的、扭曲的变形的念头,全都像是石头下面暗生的小虫一样,一齐乱哄哄地奔逃而出,在光下露出不见天日的身躯来。


2. 陈恭爱孝和

从鲜衣怒马到圆滑周全,陈恭早就没了自己。

他疲惫于双面间谍要做到的滴水不漏,疲惫于所有的人和事都要给“光复汉室”让路。老爸冤死,因为光复汉室;老婆惨死,因为光复汉室;兄弟要死,去尼玛的光复汉室,兄弟必须活。

一抬头,那个侧脸像荀诩也是陈恭。这一刻,陈恭下定了决心,以自己的死让荀诩活下去,相比自己活着,他更想让爱人活着。死在大人物的摆布和尔虞我诈中,不如死在最纯粹的荀诩手里,至少还能保全住他的性命。管他妈的打入曹魏高层的计划,管他青萍还是白帝,烛龙最后是谁和我无关,陈恭自从替悦儿报了仇,他就再也对这个无趣的世间提不起兴趣。

如果陈恭只是天水的小小主簿就好了,待在好兄弟郭刚身边,与糜冲斗嘴,跟郭刚一起风花雪月,偶尔想念一下那个永远得不到的初恋荀诩,就像每个男人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


3. 孝和爱真相

故事开头,反复被倒浸在水中的荀诩,重复着”陈恭不可能有问题“,意识在颠倒的世界中沉沦,喧嚣和审问都在水面上迅速远去,他目光微微涣散,仿佛透过眼前倒立的影像,瞥见多年前那些温馨却令人怀念的日子:

“何为光复汉室”
“为了,不再有战争”
“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忽然眼前一切变得不真实,好似多年前三人团坐桌前的日子才是真实且鲜活的。

当剧情直接跳到最后一集,荀诩查明了真相,却也明白了,“就是我荀诩亲手送死了你呀”,泪水难以控制般从眼角滚落下来,涕泗纵横间仿佛见到了那些欢愉的过往,可如今,他早已不配承受,从来挺得笔直的脊梁再也无力支撑,跪在陈恭的前面弯腰痛哭。

“因为你知道我孝和是什么样的人,可我也知道你思之是什么样的人。”他确实能看穿陈恭的心,因为他一直也相信自己的心,他们都从未动摇。只是陈恭对这个漠然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而荀诩还可以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依然保持那颗赤子之心,不愿屈从于灰色的妥协,不为任何人事物动摇地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地事,这种纯粹是需要有很大的信念感支撑。陈恭也正是看清荀诩的坚持,才敢笃定地把荀诩当成他死前最后一步棋子,破了蜀魏情报战整个棋局。

荀诩从未被其他事情影响过追寻真相的脚步。爱慕的女性不能:他为了拿到冯膺的印章,不惜托柳莹去取,实际上他也想到了,想拿到贴身印章只能通过何种特殊手段才可以。好兄弟的性命不能:查到陈恭可能就是烛龙的时候,他不顾后果直接带兵擒拿,最终成为棋子,亲手把挚友送上了断头台。

只是当看着好友陈恭被枭首那一刻,过往的一切扑面而来,尘烟纷繁间,犹如初识。那一刻他听见深重的悲哀从自己心底某个缝隙呼啸而过,仿佛置身于荒郊野外的乱葬岗中,亲手挖出了一口腐烂的旧棺材,风中回荡着无奈的哭泣。


4. 真相被淹没,因为杨仪爱诸葛亮

我喜欢最终的结局,虽然一切到头来只是杨仪借用司闻曹谍战铲除朝堂对手的手段而已。但是正因为陈恭看透了厌弃了这种荒唐的原因,才选择以死破局,让这无聊的庙堂之争结束在自己身上,并且保全了剩下所有人。

尤其是最后荀诩郁郁寡欢坐在前往东吴赴任的舟上,从林良口中得知真相的时候,让人几乎要长出一口气才能坐稳。

陈恭再也不会被双重间谍的身份禁锢,再也不必要身不由己地为了大义牺牲自己珍视的任何一个人,即使他的石碑上连名字也不可以有。荀诩从这一刻起,才真的明白了这个人。有种感觉,很奇异,过往中的一些东西慢慢的从他的身体中抽离出来,弥散到江上氤氲的空气里,心下微微一动,竟觉得轻松很多。

不过讲真,就冲追寻真相那个劲,荀诩应该和糜冲在一起。尤其是糜冲死前被陈恭设计成为白帝,周围官兵剑拔弩张,气氛诡异而安静,镜头缓缓拉近,糜冲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真相被揭开时,委屈、埋怨、荒唐的笑:“要什么证据,就是不听我的。”

有点心疼。

 6 ) 混职场,你想做孙令还是荀诩?

是谍战剧,也是职场剧

《风起陇西》是一部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古装谍战剧,剧情以“马失街亭”、“蜀汉北伐”为引子而展开,虽然主演“陈恭”、“荀诩”等角色及大部分情节都来自原著作者马伯庸的虚构,但鉴于该剧架构严谨,如果熟识一些历史知识,大概会有更好的观剧体验。

整部剧所发生的历史背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当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而相对来说,蜀汉的国力最为孱弱。

剧中蜀汉游枭及大臣纷纷强调自己的使命是“光复汉室”之大义的缘由便据于此。

只是,剧中没有表现的是,在历史中诸葛亮曾对曹魏发起过五次北伐,虽也有所斩获,但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在随后的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曹魏灭蜀之战,令冯膺、杨仪、陈恭、荀诩、翟悦等一众谋士、游枭所竭力效忠的蜀汉灭亡。


简述完历史背景后,我们再说回这部剧。

《风起陇西》是我近年来看过的制作最精良、结构最紧凑的古装电视剧——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剧情不断反转,更重要的是各个角色都被塑造得十分立体、全员演技在线(包括baby),只要你认真看下去,绝对会大呼过瘾。

身为社畜,除了谍战剧中层层反转所带来的刺激,这部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身处三国战乱时期、打工人如何在险象环生的职场环境求生存的描写及刻画。 而其中,尤以司闻曹创始人及管理者冯膺的为人为官之道描写得最为精彩——其心怀大义、能屈能伸、老谋深算、手段毒辣的性格特点被聂远塑造得入骨入心。

剧中有一段,属于诸葛亮阵营的杨膺被李邈陷害后深陷囹圄,在荀诩的帮助下越狱、后去投靠与诸葛对立的将军李严——而李邈之所以设计陷害冯膺,实则就是李严的指使,对此,冯膺早就心知肚明。

起初,李严对已失势的逃犯冯膺几近轻蔑藐视,对冯膺发出的归顺信号哼哼哈哈,但身处弱势的冯膺则神情泰然、镇定自若地说出自己的交换条件。

他深知,身为朝中元老的重臣李严并不会因为卑躬屈膝而怜悯他,而只会考虑他是否存在利用价值:能否助其扳倒诸葛亮。

而冯膺作为诸葛亮谋臣杨仪的部下,正是李严此刻需要的人——利用他,比杀了他,对正想令诸葛亮失势的李严来说更有价值。

待冯膺正式归入李严势力之下后,才开始逐渐转变策略,开始投李严所好、极力讨好,献计献策、献美女、献别墅。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地表现了如李严这般朝中重臣,是如何一步步被腐蚀腐化的。 令人不禁感慨:即使是阿谀奉承,也是需要策略和层次的,不同阶段,任务不同。

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冯膺与孙令所分享的职场谏言:

做官,凭的不是关系,而是要和长官的利益保持一致——有共同的利益,对方才会保你。

冯膺不仅深谙向上管理之道,对下,同样也懂得如何收拢人心。

当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部下阴辑登门求饶时,他并未闭门不见,而是选择既往不咎——此前,他早就握有阴辑中饱私囊的把柄,但一直秘而不宣,时至今日,险些被阴辑害得官路断丧,但依然愿意大度放过。

心疼姐夫的孙令气不过、表示不解,冯膺则向其再次分享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水至清则无鱼,虽然阴辑存在污点,但在业务能力上能独当一面,以后公司经营还用得上他——咱们司闻曹刚刚经历了那么大的风浪、不能再乱了,况且,经过这次教训,这个人念了我的好,反而会对我更加衷心。

冯膺并没有说错,在随后他再次入狱、即将面对杀头之祸时,阴辑依然向负责审理此案的陈恭说了冯膺的好话——他相信冯膺绝不是魏谍。

不仅是对下属,冯膺对女人也同样手段圆滑、善于逢场作戏。

在剧情中,冯膺看似是中了歌姬柳莹的美人计,但正如冯膺心腹、他的小舅子孙令所言:“我姐夫不是这种迷恋女色的人啊~”

从头至尾,冯膺与柳莹都只是相互利用,冯之所以接受柳的色诱,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柳,令其乖乖替自己吹李严的枕边风——只是冯膺有所不知,他和柳莹相识的过程,本来就是一场有预谋的计划罢了。

在此插播一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baby的存在就草率弃剧!

客观来说,杨颖在剧中的表现还是及格的,至少没有拖后腿,甚至能明显看出人物所需的不同层次与变化:

在面对木讷憨直的正人君子荀诩和热爱琴瑟、诗赋的文艺老年李严将军时,柳莹表现得内敛沉静、清新脱俗、识大体,全无半点烟花女子的轻佻神色。

在冯膺面前,柳莹则表现得十分肤浅虚荣——只有这样,才会让老谋深算的冯膺相信:这个女子会因为富贵荣华而甘愿栖身于将军李严。

当柳莹与冯膺漫步在李严的豪宅之中时,被冯膺告知自己未来也可以住进这座豪华的官邸,柳立马一脸雀跃地蹦起来亲了冯膺一口,把一向谨慎的冯吓得大惊失色,深怕被李严及其部下看到,自己不但小命不保且所有谋划也将前功尽弃……

而柳莹此时接到的任务则就是要致冯膺于死地,所以才敢大剌剌地在李严的府邸对冯膺大献殷勤,这一细节的设计还是非常精巧的。

忍不住感慨,导演的调教和剧本的严谨设计完全可以令演员脱胎换骨。

而作为观众,如果因为对个别演员的刻板印象而错过一部制作如此精良的好剧,实属遗憾。

冯膺对上级、对下属、对眼线都有自己的控制之道,对自己的小舅子孙令,则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相处方式——充满身为长辈的疼惜与对晚辈爱护。

明眼人都能看出,孙令毫无才干,但在冯膺的提携下依然可以在司闻曹身居要职(秘书+行政主管),而孙令虽然犹如提不起的阿斗,但对姐夫忠心耿耿,即使遭受严刑拷打,依然坚定不移。

而当冯膺成功脱罪、被人提醒孙令还在狱中时,则表示孙令平时性格太毛躁、让其在牢里再“锻炼锻炼”(心疼孙令2秒钟~

当孙令终于等到姐夫来解救自己时,忍不住哭倒在姐夫怀里,冯膺更是一脸心疼、安抚之余不忘充满怜惜地轻轻择去孙令脑袋上粘着的枯草杂絮……

温馨搞笑之余,不由让人感慨:即使是手段毒辣、精于谋略的冯膺,在面对自己的至亲时,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只有在面对自己的小舅子孙令时,冯膺才会卸下伪装、变回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

但,冯膺人性化的一面,似乎只在自家人孙令面前有所体现,在面对他的下属和同僚时,他是不存任何私情的——在他心中,众人皆是为了实现大义的工具人而已,包括他自己。

这点,在陈恭行刑时冯膺没有丝毫情绪波动时即可见一斑——要知道,陈恭可是代替他冯膺而死。

而冯膺最初安排没有执行过外勤的荀诩前往曹魏刺杀白帝,个人认为也不是想让有亲戚关系的荀诩暗自给白帝留一条活路,而是源于他对下属荀诩的充分了解。

白帝陈恭是冯膺、杨仪计谋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如果叛变,白帝必须死,如果白帝是被陷害的,谁能不畏自己的生死也要保白帝的性命呢?

只有既忠于职守、又敢于大义灭亲,且与陈恭情同手足的荀诩才能做到。

在此,再次体现了冯膺的管理才能,知人、用人,无不充满谋略算计。

而说到荀诩,虽为人正派、克己奉公,但也正因他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令表妹翟悦以及妹夫陈恭的死都多少和他脱不开干系。

有人说,荀诩过于一根筋、认死理,可在我看来,这正是长期浸泡于体制环境下的结果——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荀诩在司闻曹的环境和制度的常年驯化下,在兢兢业业、以期可助光复汉室一臂之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内化成了司闻曹的头号工具人。

无论是遭受水刑考验,还是不明就里饮下毒酒,深知这是司闻曹行规的荀诩毫无怨言,顶多也就是无奈地叹口气;

被荀诩安排卧底至五仙道的表妹翟悦,处境危险且还要天天周旋于道主大祭酒的性骚扰…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翟悦主动向荀诩提出“想回家”,但却被心怀大义的荀诩提出“再坚持一下”;

在与柳莹相遇后,尽管心中存有私情(估摸着还可能是钢铁直男荀诩的初恋),但一想到对方的身份存疑,则主动压抑自己的情感萌动——看网友的分享,说在原著里,荀诩最后送给柳莹的令牌也是另有玄机的,一旦柳有意出逃,即可就会被缉拿归案;

而对待和自己情同手足的同僚兼妹夫陈恭,则更是一旦意识到对方可能叛变,则根本不琢磨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坚决带队前去缉拿。

荀诩是善良的,对所追求的理想极度忠贞,付之生命再所不惜,但正是如此,也让他在关键时刻却少变通——他的耿直造就了他,也促使他必将在此后余生对妹妹、妹夫充满愧疚与遗憾。

可悲的是,无论是荀诩还是陈恭,他们牺牲所有也要不断追寻的“国家大义”,是否早已沦为他人为达目的、清除异己的幌子?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为之奉献的理想使命,是否根本就是一团无法实现的虚幻泡影?

似乎早已无人探究了。

而整部剧,除了描述了冯膺、陈恭、荀诩等人惊心动魄的谍战谋略,更是向观众展现了一场大型三国职场生存实录——对我们这些社畜来说,也极有现实意义。

如陈恭这般的业务尖子,天资聪慧、对工作尽职尽责,但因陷入上层领导间的利益撕扯,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选择,且长期因工作牺牲家庭生活、妻离子散,心力憔悴、疲于应对,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

荀诩,犹如每个公司都会有的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优秀员工,为了工作常常主动996,甚至007,且从不申请调休和加班费——他发自内心地以公司为家、以振兴公司业绩为己任,人称“办公室卷王”,令与他共事的同事深受其扰,以一己之力破坏了整个公司的摸鱼环境,却因性格木讷,不懂变通,常常为了坚持己见在大会上公然和领导唱反调,不但10年没涨过工资,还常常被领导穿小鞋儿~(且因忙于工作,40岁了还是单身汉

孙令、阴辑这类“上头儿有人”、善于搞关系、审时度势的职场老油条,反而因为善于善言观色、站队钻营,即使业务能力不强,或是人品及职业道德欠妥,但因抱对了大腿,依然能平安度过一次又一次的人事危机;

而曹魏司马麋冲则最惨,能力出众、经验丰富、心细如发、对上级忠心耿耿,但无论如何拼死卖命地工作,在领导面前终究敌不过善于阿谀奉承且频频给自己下套的心机同事。

无论如何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领导都不为所动,甚至为了疑点重重的所谓“心腹”不惜和恪尽职守的自己翻脸,最后更是被执迷不悟的领导瞎指挥,安排他和心机同事一起前往海外拓展业务,最终害他陷入圈套、客死他乡……

麋司马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

正如每一次企业裁员,经历一波波人员清洗后留下的,不一定是最有才干的员工,但一定是站对位置、与领导利益点一致的团队和亲信一样,任何人的上位、下线,都绝非“优胜劣汰”那么简单。

而身为一介平凡社畜,只期盼不要被当了垫脚石之后,还要再被来一出“卸磨杀驴”罢了~

由此来看,这部电视剧绝对值得二刷——第一遍看热闹,第二遍,品人心。

 短评

扑面而来历史的现代感。三国,真是从不缺好故事。忠诚与背叛,谍影与暗战,情义与生死,孤勇与信仰,小人物的悲与壮,在历史的罅隙里,渗透出冰冷的潜流与暗影。唯一不变的,只有吹拂在秦岭山头那来自陇西清冷的风,冷冷地注视着时代与人世的变迁。路阳你好会选男人,我果然还是爱会演戏的演员,「谍系男」之间的对弈看得人心潮澎湃。

5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推荐

果然是路阳,太电影质感了,非常适合影迷的一部剧,故事可以简直用“三国版无间道”来形容。前四集节奏和表演hold住了,期待后续的反转,24集很友好!

6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趁着结尾上头感给打个五星,被低估了吧…真的受不了谍战片,果然又是眼泪直掉💧一直没打开看,就怕这剧故弄玄虚,实际是第一集就看进去了…感觉配角们太出众了,人物魅力好实啊,miss马可怜之人又有可爱之处,下线虽然早但是翟悦比柳莹有魅力太多太多,郭刚真正的男酮势力。(ab和陈坤真的好花瓶啊,这俩同框时一时判断不出谁的气声更膈应人…(孝和不准查了,2020年你还盯着查就没有思之护你了你就得变成行李箱里的尸体了…

10分钟前
  • 软非非
  • 力荐

我是白帝,要找出烛龙。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后我就是烛龙。冯膺知道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我还是白帝。一群智商2500的大神处心积虑,突破道德的底线,挑战法律的权威,贻误了北伐战机,在杀敌一百自伤八千后终于陷害了小学生李严将军......

12分钟前
  • Terry
  • 推荐

太扎心了 一口气看了四集上微博以为会看到观众高兴地讲又出来了一部好剧,结果发现一堆人黑……内娱完了

16分钟前
  • 朵朵
  • 力荐

很有新意的古装谍战,在三国的框架里发挥想象是很有看头,以前看到的都是硝烟弥漫的斗智斗勇,背后无硝烟的谍战还是第一次看,妥妥勾起我追剧的欲望。画面的整体质感是我喜欢的腔调,电影的构图和配色很对“三国”的风味,目前看着是顺心的。

20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荐

路阳,你真是中二脑洞爱好者的福星,祝愿你永远有钱拍戏

25分钟前
  • Sodapolar
  • 力荐

谁做的配乐?谁剪的片子?给我站出来!!视听视听,全部负分!!

28分钟前
  • all gone
  • 还行

2022年度第一部没倍速,没跳片头片尾一集不落看完的剧,很精彩——1,全剧职场天花板冯膺,他如果有传记至少可以拍40集;2,全剧第一想杀黄玉,第二就是杨仪,黄玉杀妻之仇人神共愤,杨仪更可恨,所有事情都是他搅得,替主角团不值;3,全剧两个闭眼玩家荀诩和李严都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孝和就是江阳的前世,不会变方向的样子就是思之的光,但就结果而言还是太想让人把他塞回洞里;4,陈恭最后几集隐忍弯腰的刻画打动到了我,早就恨透了,厌倦了这虚假的生活,最后赴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他在天水和孝和策划顶替糜冲打入五仙道的时候,想要活着的状态,彷佛马上就如愿和悦儿一起了;5,全剧最遗憾的下线必须给到糜司马,他的戏值得加入到主角团;6,全剧最佳最有记忆点的演员必须给到聂远老师;7,我裤子的OST很棒!

32分钟前
  • awakealone
  • 力荐

最后一集痛彻心扉,看到思之戴着枷坐在地上,眼泪就没停过。这部剧讲了代价为何而死,代价如何而死。死于牛记酒肆围杀,死于小拢山掩护,死于自证清白,死于堂上垂死反击,死于林中做局,死于阳平关接住一块玉,死于下雨天的靖安司,死于五仙道鸿门宴,死于中毒,死于竹鹊,死于神仙沟对战,死于利箭入脑,死于爱人怀中,死于定军山夜袭,死于木刺穿喉,死于西乡关隘,死于看到她穿了一身黑衣,死于沔水堤坝,死于她留给她丈夫的那把剑。死于斩首、死于宏大口号、死于党争内斗,死于疲惫、愧疚和渴望自由。

36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为啥这么多人说门槛高啊,我虽然对历史也不了解,看了一集感觉大概意思也懂了,门槛没那么高吧,先打四星是因为对间谍感兴趣,等后面多看几集再来重新打分。

41分钟前
  • 轻舟已过
  • 推荐

20220427 第一集就风起云涌,紧张的透不过气,最后常远的独白看似是解析,实则对不熟悉三国的朋友很友好,尽快入戏!接着追!

42分钟前
  • 乖沙皮
  • 推荐

本来想看看有多烂,没想到这么好看,现在的网络啊……太可怕了

47分钟前
  • catherinia
  • 力荐

古装谍战、消息走漏、卧底烛龙,不管是题材的新颖度还是剧情的悬念感都是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质感大家直观可看,说暗的主要是因为用烛光做主色拍摄,质感不需赘述;演员选的也都是相对成熟和有实力的,就目前来看演技非常好(莫名喜欢王骁),两集看罢,节奏飞起,飙戏感出来了……

49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力荐

在央八看了一集 没看出什么来。(陈老师能不能不要用气声说话了…

50分钟前
  • 天才小猫崔然竣
  • 还行

为了不让流水线的劣币驱逐良币,我绝对支持这部剧。

53分钟前
  • 壳子五号
  • 力荐

就,你真的永远可以相信陈坤,他身上的古人感就像出厂自配的一样

54分钟前
  • 王妮牛
  • 推荐

想起李诞在奇葩说里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一段讲演。他说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天下苍生,没有苍生何来天下。可悲的是有些人眼里只有天下却没有苍生,用苍生换天下,无疑是舍本逐末了。思之这辈子唯一一次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思之思之,你终于在生命最后一刻做了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下辈子不做白帝,不做烛龙,去做浪迹天涯的人间逍遥客吧。共心悦之人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肩无家国大义,惟愿儿女情长。

57分钟前
  • Lost star
  • 推荐

这剧肯定不烂。也没标榜自己高级,观众看不懂吧 ?曲高和寡是它自己说的吗?我只觉得它为了更通俗好懂其实没卖什么关子,文言文还有翻译,片尾有说书式回顾分析。有的角色台词也比较口头化,其实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官员,想着要去嫖乐,确实可能不跟下属说官话吧。但我也明白为何有人get不到,比起寻常架空古偶里的琼楼玉宇、锦衣玉食,这公元三世纪的GDP的确不怎么样,照明也极端还原那年头的原始暗火,人也穿粗布麻衣比较多,布景也不是横店常见那条迎来送往的闹市,而是真.天下未统 战乱不断地萧条零落,种种“苦”“暗”“涩”“重”不是所有观众都乐意体会的。

1小时前
  • yumeee
  • 推荐

在央8和我爸看完两集,节奏很快,人物出场密集,毫不拖泥带水,在对话间交待前情,逐步带入。有点费脑,需要聚精会神地看。画面构图和打光完全是电影质感,让人无比舒适。爱奇艺的剧片头做得越来越棒了,就是片尾曲放新裤子的歌实在是不合适,风格不相融啊。李光洁的诸葛亮越到后面越出乎意料地好,和小荀诩谈论民生的时候,下着小雨,旁边是嫩绿的稻田和劳作的百姓,氛围自然舒阔。陈坤的表演时而有改不掉的浮夸和做作,白宇四平八稳,眼神戏欠了一些。但配角们都很好。会继续追下去的。

1小时前
  • 琼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