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

悬疑片美国,俄罗斯2018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纳·麦克雷斯,科林·伍德尔,约瑟夫·约翰·谢尔勒,阿什丽·艾德纳,考特尼·劳伦·卡明斯,托马斯·巴布萨卡,朱莉·内桑森,罗伊·阿布拉姆森,盖奇·比尔托福,肖恩·奥布赖恩,瑞克·萨拉比亚,布拉德·阿布瑞尔,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播放地址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3网络谜踪 剧照 NO.14网络谜踪 剧照 NO.15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20:38

详细剧情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桌面电影”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杨时旸)

多么无趣的片名——Searching,被译成《网络谜踪》,听起来不过像是15年前某个矫揉造作的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引得众多影迷惊呼。今年真是“桌面电影”的重要一年,《解除好友2:暗网》的热门又紧接着被这部《网络谜踪》接棒,整个故事都能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呈现,视频电话、搜索引擎、Facebook、ins、视频报道……一切一切,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我们生活中不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远远低于面对它的时间,屏幕已经是我们视网膜的延伸。

抛开外在形式,《网络谜踪》还是一部本分的悬疑惊悚类型片,《消失的爱人》混搭着《看不见的客人》又掺杂一点美剧《谋杀》里的冰冷,甚至在悬疑、惊悚和罪案故事之外,还令人想起那部悲伤又动人的《无人引航》,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疏离、走近与重新相互理解的故事。《网络谜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陆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无论故事的设置,悬念的铺排,反转的接续,抑或结尾的团圆,《网络谜踪》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它的外部形式和内在故事相得益彰互相助力,这是它成功的一层重要原因。一切都发生在房间之内,方寸屏幕之内,一切交流、沟通都在线上,但线上的焦虑与急躁都是线下真实发生的一切的反射,这样的形式把每个观看电影的人也有效地纳入情绪之中,人们面对屏幕,看着其中的人面对屏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特景观。

《网络谜踪》一直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内外有机”的叙述模式,一方面,是有关桌面电影的形态与内在悬疑故事的内外结合,另一方面,还有寻找女孩的案件破解过程与父亲破解女儿内心过程的结合。罪案成为了一个契机,让原本看似亲密但实则早已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启动,“寻找”变成了双重的动作与双重的动机——寻找女孩的肉身下落,以及寻找女孩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故事无非是一个关于“破译”的过程,破译犯罪者到底是谁,破译犯罪动机,破译女孩的内心轨迹,成长过程。

故事起始之初,是从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开场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又是以母亲的患癌、斗争与最终的早逝作为转折的,从那开始,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的内里正在被慢慢蛀空,生活维系了它表演性的一如既往,徒有其表的完美,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父亲沉浸于记忆与悲伤,但对所有人避之不谈,表面上仍然阳光,但实际上偶尔的皱眉、旁人提及亡妻时的回避,才是真的内心黑洞的闪现,而女儿一直扮演着某种乖巧上进的设定,延续着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殷殷期望,但她自己却有着无法对外人诉的悲伤。

如果和那部同样著名的桌面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相比,《网络谜踪》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被拯救的和被篡改的,被暗中操控的也被及时纠偏的,一切都更加真实,也更加全面。其实,故事在第58分钟开始,突然起了一些变化,暧昧的水花突然被溅起,女孩被官方宣告死亡之后,盛大的表演开始了,那些原本和女孩并不熟悉的同学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自拍的视频,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表示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孩纷纷表演责任感,声称随时准备着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并不会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什么真实的悲伤,悲伤只会发生在现实空间之内,一切网络上显形的内容都是表演性的,那些拍摄、发布、互动的过程本身就和沉浸于悲伤的凝重相悖,但是如今,我们却都相信或者说愿意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表演,并自愿或者半自愿地参与其中。

其实,《网络谜踪》的底色是团圆和温暖的,是父亲的坚持最终解救了女儿,现实的、真诚的一切战胜了虚拟的和矫饰的东西。这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美好的期许。

 2 ) 【剧透慎入】二刷惊现细节!导演早就暗示了关键线索

当David老爸发现了Magot在直播平台上拍摄的湖是Bobosa Lake,

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起身乘车赶去湖边,并且在路上给Detective Vic打电话

当时Vic还在睡觉,所以David的电话直接到了留言信箱

注意老爸David这个时候透露的信息:

I know why sh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我知道她为什么经过那个路口了)

She wasn't leaving town (不是要出城)

She was driving to the spot she's been visiting for the past 5 months

(她去了一个在她在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

It's 3:45 AM (现在是凌晨3:45分)

I‘m headed there now (我现在赶过去中)


镜头戛然而止~~下一画面就是切换到了 4:22 AM (也就是 37分钟后了)

这次David呼叫的facetime 把Vic吵醒了

Vic 从睡梦中醒来接接电话第一句话问的是 Hey where are you ?

(再次证明了David 并没有告诉Vic关于他发现Bobosa Lake的信息)

这个时候David显然已经发现了什么,情绪复杂的他没有回复上面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有指责色彩的话:

你说她是离家出走的。

注意!!高能预警!

这个时候, Vic 用试探性地口吻问:

Are....you at the lake??

问题是,Vic第一反应怎么会猜到David在湖边???除非。。。。。


第一刷细节的时候只觉得在湖边打的这通电话有种迷之诡异的感觉,

但是Vic和David的演技都太太太自然了!!所以根本就注意到这些导演早就埋伏好的剧情线索!

有兴趣二刷的盆友可以回去看看这一段,很精彩了

不得不说,Vic的演技爆裂了,她一边呈现压抑住地慌张,在语音中保持镇定试探David知道多少了

同时间手部动作一直在收拾东西马上准备出发了~

细节都暗示了Vic绝对不仅是一个太过机敏办事认真负责而已,而是她提前知道了关于湖边的事



.

 3 ) 《网络迷踪》中蕴含的魔鬼细节

《网络迷踪》无疑是一部教科书一般的本格派推理作品。导演在影片的初期就将真相铺垫在所有的细节画面之中。本文将通过解析影片的魔鬼细节,重温剧中那些蛛丝马迹。

《网络迷踪》无疑是一部教科书一般的本格派推理作品。导演在影片的初期就将真相铺垫在所有的细节画面之中。相信很多人会自作聪明地宣称自己早就猜到了真凶。然而对于本格派推理的作品,“猜”到真相并不是本事,尤其是这部电影涉及人物寥寥无几,结合时长利用排除法都能想到谁是凶手。真正的有趣的是,当编剧和导演在初期就把所有线索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能否和主角一样拼凑起所有的线索,逻辑严密地得出真相。

看完电影,真正让人恍然大悟的,便是那些在电影中呈现的魔鬼细节在结局中一一得到印证。本文将通过列举这些细节,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些蛛丝马迹。

1、Margot的情感线索

《网络迷踪》绝不仅仅是一部侦探片,Margot的情感线索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的前5分钟铺垫了Kim一家的背景。从最初WindowsXP的开机画面,建立Margot的个人用户,一家三口幸福的照片和视频一一展现。而直到2015年12月6日,母亲Pamela Kim因癌症复发去世,Margot和David的生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就在这短短的5分钟快闪画面中,其实也隐含着两个关键的细节。

首先,Pokemon是父亲David带进了Margot的生活:

David向幼年Margot展示Pokemon

Pokemon在日后一直陪伴着Margot,也是她最重要的爱好之一。一方面Margot随身携带的精灵球挂饰成为David找寻她的关键线索,另一方面Pokemon也是fish_n_chips与她搭讪的话题。而Margot最爱的Pokemon又恰恰暗示了她与父亲之间难解的心结。

第二,钢琴课是Margot与妈妈最重要的情感连接:

Margot日程表

在快闪而过的日程表中,我们看到,所有学习钢琴的时间都备注这Piano with Mom。可见Margot每次钢琴课都有妈妈的陪伴。而妈妈临终前的视频中也看到Margot为妈妈弹奏曲子。

这为Margot退出钢琴课留下了重要的情感铺垫——因为在钢琴与妈妈联系紧密,参加钢琴课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在影片后期叔叔Peter的话中得到了印证,而这一点David并不了解。

叔叔Peter在影片中一方面是嫌疑人,误导主角和观众的同时也在影片节奏中引出了一段小高潮。而另一方面,Peter其实很大程度上交代了Margot的情感暗线。细节方面,前期视频时,Peter桌上的大麻以及头像中Fins的球衣不必赘述,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注意到。另一个细节是,Peter对David欲言又止:

Peter要说什么被打断

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想象,其实由于与父亲没有办法正面沟通,Margot将叔叔Peter视为倾诉的对象,很多没能向父亲敞开心扉的话都在与叔叔一起吸食大麻的过程中说过。不过也许是他们答应彼此keep the secret,叔叔也只是希望旁敲侧击地告诉David,只是没来得及。

那么Margot与David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影片通过一些细节展示给观众,那就是在妈妈去世之后,他们始终无法提起她。这成了父女俩之间难解的心结。在Margot的一段视频直播画面中,我们看到,在母亲的生日,父亲敲门进来,本欲提起这一话题,最终欲言又止,转移了话题。

欲言又止的David

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在影片第一段父女的聊天对话中,David本欲发送一段Mom would be too. 却又删除了。而影片最后,经过了一切,这句话终于送出,父女之间终于打开了心结。

Mom would be too

简单的四个单词,蕴含了无数情绪。看到最后,心头的暖意油然而生。

2、真凶线索

之所以把破案线索放在第二段,一则是避免快速剧透,二来我真的认为情感线索是这部电影更值得欣赏的地方。而关于真凶——也就是警探Rosemary Vick和她的儿子Robert,其实导演也在很早期就把线索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我不赘述男主一开始检索到的Vick与替罪者的合影,这张照片在影片最后得以再次交代。这里主要解释其他的一些线索。首先是Vick的犯罪动机,很明显是来自对儿子Robert的溺爱和随之而来的包庇,在影片初期导演便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向观众交代了这一切:

Vick的Facebook主页

Vick的Fackbook主页Banner上,写着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而她的头像也是与儿子的合影。可见Vick对儿子有无比的溺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暗示David,Margot有可能是离家出走,Vick讲述了自己与儿子的故事。在这段故事里,我们看到Vick作为警察为了儿子有违正义与原则的行为。初期我们和David一样,把这当做一个玩笑一笑置之。而当真相揭示出来时,我们发现Vick对Margot做的一切与之前替儿子隐瞒诈骗行为如出一辙

Vick告诉David自己帮儿子欺骗了邻居

而当我们回看电影,不禁发现更多线索实际上早就指向了Vick。当David报警之后,Vick第一时间联系了David,在电话中,Vick担心David会擅自行动,说道“We'll handle the ground inverstigation”(我们会负责基础调查),并且在David擅自找嫌疑人麻烦时几近失控地愤怒。我们以为她是作为警察受到谴责而震怒,而回想起来,恐怕她是担心David调查到儿子之后采取过激行为

而在David开始整理Margot的人际关系表格时,Vick不忘提醒David将表格SHARE给她。

share that with me too.

SHARE而不是SEND,镜头甚至意味深长地给到SHARE几秒钟。回想起来,这一举措尤为关键。Vick需要实时了解到David的调查进度。甚至由于Vick深知儿子在Margot的Fackbook联系人中,SHARE的行为是否帮助Vick掩盖了儿子的线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至少镜头中我们在表格里没有发现Robert.

实际上Robert确实在影片早期就交代给了观众。当David打开尘封近两年的Windows XP查找过去的联络人时,在中学时期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字。

Robber Abolt

导演证实这就是Vick的儿子Robert。这个喜欢过Margot的男孩子或许一直暗恋着Margot,以至于日后发生了一切。这也许是导演玩的小技巧,但是另一个小技巧如果观众能够尽早识破的话,其实早就能够发现真凶了。

在David凌晨发现Margot的目的地后,第一时间联系Vick未果,而当4:22分接通FaceTime的时候,Vick露出了关键的马脚:

are you at the lake?

回想David给Vick的语音留言,只是提到了“she was driving to the spot she's been visiting for the past five months”(她是去她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只字未提任何湖。而接通FaceTime时画面指向天空,根本不可能发现湖面。所以第一时间意识到“the lake”的只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

而彼时David盛怒之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漏洞,而导演通过画面导航引导,提前让观众脑海里印入了lake的概念,这使得这一漏洞得以蒙混过关。恐怕这也是本格派推理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回看这段画面,Vick的表现显然是慌乱紧张多于焦急的,甚至于画面中Robert在门后窥视,显然是做贼心虚。而这一细节却非常容易让人忽略掉。

3、其他细节交代

除了情感与探案线索,更重要的是影片几乎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不少看似不经意的细节画面其实都对整个故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所有人都会记得,在影片中段,出现了一段新闻报道的视频画面。

暴风雨延缓搜寻

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仅仅是交代搜救工作的困难。可是谁也想不到,这其实Margot得以生还的救命雨。恰恰是这场暴雨,让荒野中的Margot可以补充水分,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

而在影片初期,David不经意的浏览新闻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关键细节:

徒步者被困9日获救

或许正是这则新闻给了David心理上的信心,而在影片初期出现,也暗示了电影会以Margot获救的喜剧结尾出现。

另外我们通过David对Margot社交媒体的检索,也逐渐窥视到失去母亲的Margot的内心世界。她的孤独感,以及周遭的疏离,都让这个女孩不得不自己面对一切。在转投Tumblr的第一天,Margot发表了第一条状态:

Decisions...

时间是2016年12月30日,几乎是案件发生前的半年前。而钢琴老师说Margot半年没来上钢琴课了。结合照片恐怕那个时候Margot痛下决心放下钢琴,同时也放下对母亲的执念。可惜一切并不容易。影片的最后,Margot重拾钢琴,申请了钢琴专业。而与父亲打破隔阂,也真正放下了对母亲的执念。

Margot的电脑壁纸一直是与母亲的合影,而经过了一切,Margot换上了与父亲最新的合影。

Margot的前后桌面壁纸

 4 ) 话不多说,吃安利吧

太好看了,很久没看到这种反转不落俗套,逻辑又这么合理的悬疑电影了。

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和隔阂处理得也很好,没有喧兵夺主,但也和主线剧情相辅相成。

全程屏幕拍摄的电影也有,之前小制作恐怖片《解除好友》,还有摩登家庭里的一集,但都因为摄屏这种模式的局限,导致情景单调,剧情也相应难以扩展。

这部片子算是在小格局下已经把故事做到最充分。契合时代的pc和mac系统切换,加上社交网络网站,youtube和直播介入,最大程度上弥补了摄屏的单调模式,甚至是增加了一些故事的可看性。

另外故事细节真的很丰富,人物都很饱满,节奏也好,观看的时候完全被故事的节奏带着走。就算有一些逻辑上的小瑕疵,也根本来不及细想就被新的发展吸引住。

除此之外,本片还触碰了一下社交网络对社会热点事件发展的影响,虽然没有深层展现,但是从几个片段里能看出来创作团队是有意识引导观众往这方面的思考的。

我感觉在这个情节和模式的基础上,没办法做到比这部片子更好。值得五星。

另外希望大家不要看剧透,不然有些辜负团队的苦心设计。

 5 ) 你没发现的30个伏笔和细节,我都帮你整理出来了(按时间线)

剧透预警!!!多图预警!!!这可能是2018年给悬疑迷最后的一个惊喜,全剧节奏紧凑,拍摄手法新颖,伏笔和细节非常多,值得二刷。来看看我整理的30个伏笔和细节吧,欢迎留言补充!

前言:私以为,评判一部电影好不好,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标准。我的标准是,能够将剧情设计得合理、有真实感,让观众在看的时候相信“确实发生过这些事”,就算是成功了。悬疑电影还需要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个就需要非常多看得到和被忽略的细节来支撑了,本片就属于细节伏笔无处不在的电影。

一定要看到最后,一个最细思极恐的地方!

1、 2分50秒 爸爸强势安利pokemon,margot的桌面壁纸成了皮卡丘,此后壁纸一直扮演了Margot心路历程的角色

2、 4分10秒 Margot注册facebook,邮箱是margot.p.kim@google.com(P就是Pamela缩写)后面Margot的网名都用的mkmania,都是深爱妈妈的体现

3、 4分14秒 Robbie两小时前点了赞,凶手第一次露面

导演给的第一次提示 并不容易发现

4、 4分27秒 行程表上全是Piano with Mom,妈妈就是陪伴Margot最久的钢琴老师,临终前Margot在她床前弹琴,钢琴是她们之间最深的羁绊

5.、8分03秒 有个叫Hannah的女人邀请David再喝一杯,说明2个事情:1.David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在接触新的女性,试图忘掉丧妻之痛;2.他们已经见过一次面了

Hannah这名字是巧合吗?

6.、8分35秒 David把“Mom would be too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删掉了没发出去,这是前后呼应的一个伏笔,也暗示了David不敢在女儿面前提起妈妈,自己也不敢面对

删掉的单词完美诠释了男主的心理 演员鼠标和光标晚饭加鸡腿

7、8分53秒 右侧的推荐视频里出现了舒缓的音乐药物图片(暗示妻子去世David压力巨大,开始服用药物)还有第六个视频标题“如果你的孩子吸大麻要怎么跟他说”也暗示David应该是有所察觉大麻的事了,这年代,亲人都没有网站懂你啊

注意右边推荐栏第五个和第六个

8、 9分4秒新闻首页出现了旅客被困9天后获救预言降雨量将破纪录 暗示后面的剧情

媒体追踪帮助警察抓贼 说明了互联网时代背景

9、9分50秒 5月11日晚上弟弟Peter来电,在哥哥说Margot要在学习小组呆一晚的时候,弟弟的神情有些奇怪和担心,可能是猜到Margot要来这里待一晚上不回家了。弟弟欲言又止是想劝哥哥,跟女儿的沟通中不要避讳妈妈,但是被David打断了。对于大麻的事情也是一句话带过了没有较真,说明在加州大麻很常见,响起的门铃很可能就是Margot(来吃妈妈的秋葵浓汤,抽大麻唠唠嗑)

10、13分31秒 右下角有一瓶黄色的处方药,上面有David Kim的名字,再一次隐晦地交代男主现在的精神状态

睡觉还开着摄像头?

11、17分10秒注意看第四封邮件,David回复医生的话是“Trazadone sounds perfect曲唑酮听起来不错”这是一种抗抑郁药。 结合先前发的邮件(图二),David在16年11月左右开始看心理医生,而Pam的告别仪式是15年12月6日。(6分5秒有照片显示时间)

曲唑酮是一种抗抑郁药
妻子去世一年后David开始接受医生治疗

12、19分52秒 Margot的facebook主页图片是钢琴特写,她还是很喜欢钢琴,可为什么要逃课呢?

13、20分54秒 妈妈Pam很细心地给Margot的同学们做了通讯录,还细心地做了备注。这里Robbie再一次出现,备注是父母在警局,离异家庭,喜欢过Margot

妈妈做的通讯录 倾注了她对女儿的爱

14、25分49秒 Vick的facebook主页标语是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和母爱相比。结合头像和前面的“离异家庭”,暗示出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形象

15、28分4秒 Margot的密保邮箱是妈妈的雅虎邮箱,密码是自己生日,表达爱意+1

16、28分46秒 Robbie又双叒出现了(导演内心独白 求你了记住这个boy吧 他很关键!

还在更新头像,宅男无所畏惧

17、30分06秒 David制作Margot好友的记录表用来找破案线索,Vick对他要求的是share不是send,还给share的按钮特写了好几秒,她有没有改动过Robbie的资料呢?

18、33分11秒 老师说Margot半年前就没来上钢琴课了,那时她做了一个决定,要彻底放弃钢琴,这也意味着放下对妈妈的执念。

这精致的构图 给你拍照的怕是个摄影大神。。。

19、33分45秒 后面跟着Margot丰田车的是Robbie的车

20、43分09秒 这可能是全片最硬核细节,怀疑编剧是任天堂粉。每一只pokemon都有自己的“特性”,Margot希望特性是可以忘掉不愉快的回忆,炸鱼薯条希望是变隐龙的复制对方的特性,所以他说自己喜欢pokemon,妈妈患了癌症,跟爸爸关系不好都是伪装出来跟Margot套近乎的,确实很符合这个特性

21、49秒30分 Robbie以妈妈警局名义骗邻居钱,作为一个警察,妈妈却选择了帮孩子隐瞒真相,再一次暗示Vick的溺爱,后面甚至不惜包庇孩子杀人

22、52分52秒 Vcik一开口就是“你在湖边吗”但之前的对话中David并没有提到湖,David的原话是她去了最近五个月经常去的地方。 视频中Robbie也短暂露了个脸,4点钟不睡觉的他,很关心这个事情的进展

23、53分10秒 精灵球钥匙呼应了前面Margot真心喜欢pokemon,也是她在湖边遇害的铁证,所以David毫不犹豫地报了警,根本没问Vick意见。他三次质问“你告诉我她只是离家出走了”一次比一次语气重,也暗示不再信任她了

24、54分2秒 Vick一手扶额头,一手叉着腰,看着湖面,一脸愁容。作为案件主理人,有了新线索怎么是这副模样?车子肯定会被发现,后面该怎么办,怎么跟媒体说呢

前一个画面的2个警探还在谈笑风生 Vick却愁眉不展

25、57分13秒 下了大暴雨,搜救进度受阻,呼应了第8条的天气预报。同时接着埋下伏笔:提供了Margot能够成功获救的生命之水。

26、76分33秒 短信不回,Hannah只好发安慰的邮件。好痴情的女子,如果结尾David能跟她在一起谈个恋爱啥的,也挺温情的

62分的时候Hannah已经发过一次慰问邮件
男无情女有意 David还是不回复

27、91分21秒 警察质问VIck,认罪的吸毒犯真的是自杀的吗?Vick犹豫了几秒,已经暗示了是她杀的。

28、95分53秒 打字速度惊人的David犹豫了几秒后发出了“Mom would be too”承前启后,Margot也换掉了桌面壁纸,表示父女俩正式打开了心结。

29、96分39秒 Margot在短信里跟装哭女Abby和抽烟男Derek划清界限,跟真正关心她的Isaac约了周末见面。丰田也发来了提车通知,前面注册facebook的时候我们看到Margot的生日是2001年4月13,现在是2019年4月14,她刚满18岁。如果这也是广告植入的一部分,真是太细节了,全场最佳金主。

嘴上说照片好丑 转眼就设置成了壁纸

30、全片最细思恐极也是最成迷的:看似是一个全程安利苹果公司macbook和iphone的广告片,iphone7却不能帮助警方定位找人?都7012年了。


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爸爸David,妈妈Pam,女儿Margot,叔叔Peter,全片都没有刻意地用对话交代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却通过非常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来让你体会到他们感情的深厚。例如:

Margot的网名和壁纸,对钢琴和pokemon的喜爱;

Pam住院后给David发的邮件还不忘交代家里需要注意什么,给女儿安排什么钢琴老师,给Margot制作的通讯录备注;

David陪妻子跑步抗癌,拍摄VLog记录每一天,因为妻子去世得了抑郁症,邀请女儿参加各种活动(虽然总被无情拒绝。。)

Peter跟David要菜谱,学着给Margot做她妈妈独创的秋葵浓汤;

他们都是性格内敛的东方人,或许不会像西方人一样天天把Love you,Dear,sweet heart挂在嘴边,但他们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就像不善沟通的David更喜欢用摄影机记录生活一样。导演可能希望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坦诚地沟通,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如果像David和Margot一样因为担心谈及妈妈会让对方伤心,那这种披着保护外衣的爱反而就成了另一种伤害,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你以为自己看了一部悬疑片,其实这是一部教育片。

 6 ) 《网络谜踪》有哪些精彩的细节和伏笔?

男主被弟弟提醒去查pam的通讯录的时候

第三张名片就是Robbie Abolt

notes里有写:parent in SVPD, divorced family, had a crush on Margot

(家长在硅谷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过玛戈)

Robbie是Robert的昵称

警探vick也确实是在SVPD工作(男主第一次搜索Vick警探的时候第一个链接就是Vick获得SVPD优秀警员奖)

最后喜欢过Margot也跟Vick被捕后承认Robert也从小喜欢Margot前后呼应了

这也算一个神仙伏笔了!!!

 短评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5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7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1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13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1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20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25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26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27分钟前
  • roobs
  • 力荐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31分钟前
  • 香槟塔
  • 力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32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34分钟前
  • R
  • 推荐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38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40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5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