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科幻片俄罗斯2015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科夫,维多利亚··科如托科娃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剧照

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3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4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5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3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4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5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7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8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9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8 04:54

详细剧情

  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想已经随风而散。萨莎从国外返回家乡,她死去的父亲曾经是这片建筑工地的主人,现在她继承了这笔遗产:一位正在寻找工友的吉尔吉斯斯坦工人;一位前额有块反着光的红色皮肤的建筑师;一位曾在莫斯科路障旁与叶利钦比肩站立的导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流鼻血。一位年轻的学生问道,“我们是谁?我是谁?一切都混乱无章。”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用七个章节,将他祖国的精神面貌压缩成一部长叙述的象征性电影,一场流畅精心设计的人与摄影机之舞。

 长篇影评

 1 ) 七个章节的寓言故事

<图片1>
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在俄罗斯海边的雪原中,有一栋烂尾的巴别塔,日本人收购了它:

第一章
外乡人遭遇了两场死亡,为了修好录音机,被迫学会了他国的语言。

第二章
继承者回家坐在列宁的臂膀上,面对父之罪。

第三章
地产律师每天做着同一个梦,回到解体前一天,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说,似乎只有你还记得我。

第四章
当年,理想主义导游为了捍卫博物馆的存在,抵御巴别塔的建立。收回扣的他发现,中国人不喜欢购买纪念品。

第五章
当所有瘾君子倒下时,只有那个传闻死了全家的非法移民,起身走向车上那位被抛弃的人质。

第六章
自焚毁容的建筑师,可以毁掉广告牌,但无法向年轻人解释历史。

第七章
收购了一切无用之物的继承者,带着独自逃出的小人质,一同沙滩遛铁马……

 2 ) 去完俄罗斯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居然能听懂一点点了


1、异乡的话
一座高耸的巴别塔,盖到一半停工,语言不通的乌兹别克工人呼唤着一个穆斯林名字,女人们排斥他嘲笑他。天空的电子云播放着广告,十分超现实,暗喻自然被技术和意识形态入侵,一切都电子化了,连云也不例外。无助的工人被狗驱逐,逃入栅栏中的荒芜,显然这里不属于他。海边高耸着铁马和迷茫男孩的雕像,在最后一个章节得到呼应。 路人用英语和建筑师谈论中国,关于危机,每个人都关心未来,但未来只是一段沉默。城市没有光彩,永远笼罩在风和雾中,暧昧不清,所有人都是迷茫无力,找不到方向。为了修好录音机,工人被迫学会了他国的语言,收音机来自过去,是已经被遗弃的科技。学习语言代表某种接纳,被纳入客体的机制,但是外来人的身份依旧,人群依然走开,或者说在系统内部人与人之间依旧陌生的,互不关心的。在海滩上,六把阳伞统统收起,建筑师用透明塑料包裹自己,这显然没有意义,他还是没有得到保护,醒来便暴露在谋杀的现场。冰天雪地和没有语言增加了谋杀的冷酷性,工人最终用谋杀终结了谋杀,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却似乎得到了和妇女之间的理解。暴力痕迹被清洁工清理干净,一切像没发生过。建筑师总是擦鼻涕,也许因为寒冷,也许是病态。

2、继承者
继承者从国外回家,面对现实,一个是成熟的妹妹,一个是幼稚的哥哥,他们失去父亲和财富,亲友遗弃他们。妹妹的爱马死去,她拿起枪支保护自己。全球化的影响凸显出来,日本人要收购地皮,叔叔态度傲慢。哥哥想要去旅行、支持艺术,暗喻文化的遗失和逃避,但妹妹对其不屑,她更愿继承父亲的遗志。巴别塔被视为父亲的野心之作,但在父亲死后备受争议。艺术家工作室迁走,文化被抛弃在这里,妹妹坐在列宁的臂膀上,列宁、革命变成了过去式,面对不曾了解的父亲的罪过,妹妹想建立避难所,为人类和动物避难。父亲留给妹妹的背包上印着熊猫,似乎也象征着中国,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和苏联的密切关系,可以理解为苏联的另一种可能性。耳聋的妹妹会流鼻血,也许暗示坚守者的脆弱,她的聋代表对信息的选择,她可以选择听或不停,妹妹面对强势的意识形态显得更加自我。现代化的影响发生在方方面面,时好时坏的机器人,电影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破碎的,功能缺失的,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可能性,比如未建成的大厦、破败的工作室、语言不通的工人、耳聋的妹妹、重复梦境的律师、毁容的建筑师。空旷建筑框架,文化的解体,巴别塔像某种梦境或预言,一个属于过去的童话。

3、地产律师所做的长梦
地产律师为修建巴别塔的富翁工作了十五年,每天做着同一个梦,回到解体前一天,“关于一个不存在的城市,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世界”。所有人都在想移民,因为马上要改天换地,车上响起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讲,那是一个转折点,对千千万万的家庭产生了影响,儿时伙伴的道路因此改变。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牵着狗对律师说,没有人会梦到我,只有你还记得我。律师也会流鼻血, 律师始终会梦回二十年前,再次面对苏联解体后的选择,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分享最后的时光。建筑师在后面也提到儿时的公寓,当时新世界似乎近在眼前,但现在一切都消失。幼时的律师热爱欧美的科幻小说,体现对技术的向往和乐观,不断回到过去也是出于对目前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过去的未来似乎还是可以把握的,在电影的设定中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会爆发。

4、建筑工地周围2011
经济不景气,博物馆过去一年连续七次有人试图暴力入侵。百科全书式的导游研究着冷门的文化,学习了多种语言西班牙语、汉语、越南语、韩语、英语,过去作为一个战士和总统并肩作战,如今毅然捍卫博物馆的存在,抵御巴别塔的建立。导游发现中国人不喜欢购买纪念品,因为游客并不真正在乎文化,而日本人总是什么都买,再次强调了日本人的资本力量。导游拒绝了想和他探讨文化的富人的邀请,对资本的抗拒。博物馆的历史学者去做公车司机,也是一种能力和职业的不对等,表现文化的无力。苏联歌曲与文学时常被导游提起,但却是架空的,无法对生活产生作用,导游自己也无法摆脱现代化,他想拥有一台3D电脑,爱听披头士。守护的价值被利益消解,导游觉得自己渺小得像手掌,面对改变无能为力,只能像个骑士一样放弃学术奖和老太太坚决地站在抵制的一方。

5、人质
沉默寡言的移民头顶佛像,寓意非法移民的信仰,也是中国的暗喻。面对落单的对手瘾君子十分暴力,但却没有人接触暴力团伙挺身去救小女孩,瘾君子们瘫倒在地面,瘾君子的迷醉是面对未来的消极逃避态度,只有那个传闻全家被炸死的乌克兰非法移民,选择起身走向车上那位被哥哥抛弃的儿童人质,或许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或许因为他想要拯救他人。毫无疑问拯救失败。但绑架的女孩有反抗精神,她最后逃脱寻找新生活,移民是个善人却被杀死,孩子寓意希望。

6、建筑师
建筑师的鼻子填充物来自中国,中国被神化,成为制造之国。自焚毁容的建筑师,可以毁掉广告牌,但无法向没有经历苏联时代的年轻人解释历史,年轻人玩角色扮演,历史对他们而言是游戏。 建筑师为保卫文化自焚,却反被安上中国鼻子,再次体现了外部文化与科技入侵。当代哲学家开始给斯大林和纳粹翻案,年轻人在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下居然相信了这番谎言(金发女孩不相信肃反人数),建筑师只有无奈地攻击广告牌。他们所处的展览既前面提到的艺术展,艺术展是超现实的,充斥着幻影,也是对现代生活的暗喻,真实无处可寻。后来又到了被废弃的艺术家工作室。在选择饮料时只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寓意美国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人们无法意识的层面,不会去想别的饮料而是在两个美国品牌间选择。建筑师反对现代,在回答年龄时暗示自己的生命从苏联解体开始,可以理解为他试图走进年轻人的时间线。另一个建筑师向广告牌射击,却莫名其妙死于推土机下,被系统碾过。乌兹别克工人再次见证了死亡,死亡是随机的,没有理由,另一个建筑师就这样死在自己捍卫的建筑。建筑师拉着旧友的小男孩前进,他邀请大家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但如同盖茨比,似乎并没有很多人知道宴会主角的身份,演奏古典音乐也演奏重金属,混乱的后现代,消解了时间,只有梦破碎前后的区别,此外时间没有区分度。

7、女主人
拥有烂尾楼和没有价值的雕塑的继承者,带着独自逃出的小人质,一同沙滩遛铁马,和建筑师与小男孩形成比对,她成为了笑话,但她不在乎……每个人和她打招呼时都会直呼她的名字,如同阿尔都赛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比喻,认识到我们是主体并且认识到我们是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叫你的姓名、相认,即使我并不认识你,你也还是“有”自己的姓名,比如乌兹别克工人的问候,这意味着你被承认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主体,这一实用仪式中发挥功能作用——使我们”意识到”在意识形态认识过程中的那种连续不断的实践。这时的工人已经能开口讲断断续续的俄语了,作为一个异乡人,他在努力适应环境。阿尔都赛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被称之为询唤或招唤,这样仅仅做个转身或点头,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主体。因为她已经承认那个招唤“的确”是冲着她的,并且认为”被招唤者确实是她” (而不是别人)。意识形态的存在和把个体招唤或询唤为主体是一回事,不断的呼唤名字,意味着妹妹已经成为一个主体。女继承者带上逃出的女孩,走向远方,开始新的生活,作为一个重生的主体。拉着铁架马,接受了父辈的罪恶负担,忍受以金钱利益为准则的世人的嘲笑,继续前进。

 3 ) 电子云层里,藏着千千万个塔可夫斯基。

我们到达了未来,可是我们止步不前。
这是苍凉的2017年,近未来末世废土。
天空中电子云层广告词下,所有人都会流鼻血。
这是俄罗斯那时的模样。一个民族在蹒跚前行,曾经的尝试被放弃,所有的前景都沦为虚无。世界已被切割解构,共产主义和现代化正同时将我们吞噬。

一 沟通无能。
听不懂语言的异乡移民,大雪,塑料袋,坏了的录音机。
谋杀,反谋杀,却依然是谋杀。
说话和灵魂,失语如同失去自我存在。

二 自我定位无能。
屋内如室外般苍白疏离。
时好时坏的机器人,对电子时代的始终不信任。
死去的马和废弃的,复杂的,空想的未来建筑。
空旷平地上突兀而一模一样的伞状物体。
两个太阳下悲伤的雕像,无趣但必要的政治介入:在列宁头上倒立。
继承了大而无当的财产,也背负了父辈的罪恶。一个人就是俄罗斯,苏联之后的继承者。
也是离不开的樱桃园。

三 回忆无能。
同样的梦。苏联解体的录音。梦回青春时代。
舞台群戏般的人脸转移闪现。机器人的步伐和僵硬的灵魂。
逐渐开始看出野心,一个国家的崩塌,一个民族的无所适从,一首试图咏唱现在的流动着的史诗。幸好回归个人。超现实的回顾,被梦见的横死在二十年前的少年。梦境随着不同的人而接力。

四 历史无能。
多余人。旅游是浅薄的。中国人的介入和导游身份的尴尬。破落贵族。自由战士?博士/马戏团。
飘荡着的红色民歌,人民不喜欢披头士,隔阂几百年都没有改变过。
曾经与叶利钦并肩战斗,如今不再破坏而是为了守护。然而守护无论有多少庄严的使命,却还是天真的。
不会骑马的骠骑兵和堂吉诃德。

五 救赎无能。
头顶佛像的年轻人,文化的错综和混揉。被放大的战争预警,难民等于疯癫。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随意,无联系的联系。不断出现的铁架,赤裸裸的结构而没有血肉。
悄无声息的屠杀。满窗的血滴,女孩放空的疑惑眼神。没有未来可言。

六 重建无能。
没有灵感的建筑师。前额的红斑,天才与精灵。他遇见混乱的战争演习,如同混乱的自我。我们是谁?是哼着马赛曲砸碎广告灯牌的机车女孩,一次失败的一夜情。
为什么提到艺术就要记得政治?新人已经忘记这些了。他们与所谓的后现代相遇,无力改造,却根本另起炉灶。
艺术无法拯救樱桃园。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回到这片废土,角色全体聚集。无论如何,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会继续生活。
逃脱自己的生日宴会,即将拆除的未完成的大楼,一副被现代人遗弃的后现代图纸。对消费社会的逆反:一切都消失了。

七 前进无能。
樱桃园保住了,保住了废墟和荒凉。
于是全世界都再嘲笑我们,如同那匹只剩下骨架的巨马。
这匹马被牵连着奔向前方。
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前方。怀念往昔的进取,终究只是在挽留过去。
一如电影本身,如同千千万万个塔可夫斯基。

 4 ) 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

1、電影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像是好幾道哲學命題和辯證。

2、一個人、一個國人或者一個國家,要拋開其歷史與文化是危險的舉動。如國史大綱開書所寫:「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3、電影中的故事就是站在這樣的一種立場上——這一片土地上博物館即將拆撤,文化根基將被拔除;商業利益掛帥的外企挹注資金,在這塊土地上建設大型商場;政府羅織罪名意欲掠奪已逝巨賈的資產,而這名商人的善行一概被抹煞;博學的文史研究者淪落街頭,成為觀光客的導覽員;年輕一輩的青年迷失在奇幻的世界中,並荒唐的指責歷史的杜撰(他們在森林裡扮演精靈,還說:「怎麼可能把孩子關起來呢?希勒特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監禁這些人,一定是他們犯了什麼罪!」)。導演勾勒一個從沙皇時代到蘇聯解體至今,從勞工階層到社會精英,所構築的極其複雜卻又寒酷冷漠且迷茫的社會與人物。其實想一想,臺灣的處境,也相去不遠。

4、這個電影故事的敘事性比較低,物象羅列則十分飽滿,手法有點像馬致遠小令天淨沙中列錦的作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二十八字,十一個物象,營造一致的氛圍。

 5 ) 浓浓的赛博朋克,想要表达什么?

一位想与自己亲手建造设计大楼一同自焚的建筑师,因为手中的火柴受了潮而无法如愿。这就好比在电子云层之下的俄罗斯当下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及在时代阴影笼罩之下的人们对现实生活充满了迷茫、惶恐和不安,与此同时对未来充满着彷徨悲观的夹层状态让人感到悲悯。结尾稍感仓促,虽然试图想要寻找新的生活,但新生活又如何开启?浓浓的赛博朋克,绝望至死的气息,极其痛苦的观影体验。

 6 ) Post soviet lament

不能沟通的异乡人修建巴别塔,在制止谋杀后谋杀了谋杀者。在踉跄中用蹩脚的俄语询问能否修理自己的旧收音机。

兄妹继承了自己寡头父亲的财产和巴别塔,并希望将其拆除。弟弟希望买下废弃雕像,去美国办展,站立时流鼻血的姐姐在清晨的列宁像上倒立。 地产律师重复地做着同一个梦,在解体前的梦里和他的朋友做最后的告别。

理想主义的文化学家,同时是叶利钦战斗时的副手,不情愿做导游。博物馆历史学家开客车。外国游客开始冲击传统文化,约翰列侬代替了红色歌曲。

头顶佛像的非法移民,在其他瘾君子都磕嗨时,独自一人去营救被抛弃的小女孩。应着枪响倒地时,钻地机才开始工作。

因为缺乏灵感而自焚失败的,巴别塔的建筑师,无法向为斯大林和希特勒平反的年轻人解释真实的历史。

所有角色聚集在一起。寡头女儿和小女孩一起拉着空心的马,在侮辱耻笑和电子云层下,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入不确定的未来和远方。

 短评

泥还是去写书吧

9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较差

🔹siff2019🔹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不断有人物走进画面又离开,每个人似乎都肩负着诉说一段历史的使命。阴沉的天空和弥漫的雾气,来回出现的庞杂的意象符号,晦涩的政治隐喻,七个章节,最终拼凑成一段完整的史诗,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上影节第一睡,睡了20分钟)

14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七个看似断裂的章节贯穿俄罗斯的前世今生,旧国阴影盘旋,个体被包裹在末日荒原的雾中风景中;冷冽画风既具现实主义色彩,亦不乏神启般的超现实因素,浓重云层下拓展丰富的时空;海边场景与列宁雕塑实在太有安哲味道了,美指一流。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柏林电影节#肯定是没有完全看懂的,但当片尾,那匹马开始缓缓移动的时候,我流下了这次电影节第二滴鳄鱼泪。

21分钟前
  • Unlucky Strike
  • 还行

解体后的苏俄又被全球化浪潮下裹挟,曾经的那些文化逐渐被淡忘,年轻人对未来迷茫,又忘记真正的历史,走向虚无主义。苏俄就是迷雾中若隐若现的烂尾大楼,电子云层下,大厦将倾

22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推荐

比他爹要稍微亲民些,不过这爷俩也真是……

2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今年柏林首部最具大师相的电影,七段寓言,由一座废弃的摩天大楼,连接起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将来,虚构的梦境与凛冽的现实,自负泰坦的富豪困惑的中产与掌间挣扎的平民,其中繁杂各异的人物细节在故事里草灰伏线相互流转,在一片雪雾,在精致镜头与优美配色中,历史的埋葬现在的挣扎未来的虚无全部展现。

26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荒凉的末世画卷,冰冷的不止钢筋水泥,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有人都在困惑,所有人都在寻找,有的寻找一个人,有的人寻找一个真相,有的人则是在找寻新生活的方向。幸运的是,有几个人找到了她们想要的。

2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仪式感+高逼格,氛围很足,但依然对俄罗斯片无力。(前排的人全程戴着一顶毛绒帽子挡视线,我还奇怪邻座怎么一点意见都没有,转头一看发现她睡过去了。不过还好没多久前排的人也睡过去了。)

29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今年最晦涩的电影之一。1.雾气弥漫的荒原,老旧驳杂的摩天楼,俄罗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2.处处可见安哲之影(移动长镜,开放时空观,环境描摹,声画关系,列宁像等),色彩极美,大量长焦和移焦镜头使迷蒙的雾霭时刻笼罩着时空。3.高度文学化和符号化,荒诞的行为与超现实手法。4.金属马与广告灯箱。(8.8/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在这里丢了一个耳环,一千年后,一个考古学家将发现它,为此他会写篇论文,获得教授职称,然后和自己办公室的女助手搞在一起。”

3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人们在原野上不断以再造新世界的名义拆拆建建。一边是历史的幽灵回访现实或者说一直与现实共存,另一边是记忆的迅速改写。结尾或许是强行乐观的乐观吧,否则呢?

35分钟前
  • 浮云客
  • 推荐

故事情节就算了,这对白是在说人话吗?——除非导演想表达雾霾和粉尘已经把俄罗斯人的智商全拉低了。苍白的呻吟我不埋单...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6/10。跟[利维坦]一样揭示俄国社会现状的窘境,人物服装与景物上大量运用灰白营造抑郁的情绪,各种空间结构来增加构图的广阔感,抢劫捅人或枪支暴力等血色都掩盖于一团雪雾之下。不过前者有强拆的戏剧张力支撑、主题明确,本作则情节和人物间缺乏必然联系,每章的不同乐器、雕塑构建出影像的符号迷宫。

4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俄国革命已过去百年,所有人在期盼一场大战。巴别塔上空有显像杂志的电子云层,塔下是彼此擦肩迷茫的走肉行尸。端坐在列宁的手臂,聆听戈尔巴乔夫的演讲,有人在留恋斯大林的美好,有人开始为希特勒平反。反正不是葬身在时代推土机下,就是在命运烈火中自焚。穿越去见过去的自己,拖着钢架走马在荒原。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2022.01.14南京俄罗斯科幻电影展#这部电影看完后总体感受:懵懂~我似乎能够感知到主题,即对苏联巨变解体以及今全球化,消费主义兴起这个背景下,不同个体下的感受和理解差异巨大,对未来俄罗斯不确定性充满了消极与迷茫~另外,结尾一个主张留下建筑的女主,一位出生新时代下,受到消极悲观主义影响的小姑娘一起拉着钢丝马前行,没看明白~另外片子一个尚未完成的大厦象征苏联伟大过去,以它的拆卖留等,附近商厦的建立等引发了不同的讨论和思考等。片子中符号和象征意味太浓,意识流方式的表述,各个个体之间的对白并没有如我想象中带入太多情绪情感和逻辑,七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太多明显关联,全程有种浓浓抽离感,思考的没法着力的无奈感,在思考与观看之间飘忽不定,不过,长镜头与摄影真的很喜欢~片子想要表达的似乎好多

44分钟前
  • 駐足凝視
  • 推荐

“看我们是怎么溜这匹马的。” 异乡人、继承者,长梦、旧梦,未来总是无法摆脱历史。画面真是太安哲了!

4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极其寓言化,录音机、外语、漏水天花板、枪、梦……所谓的未来,在能见度极低的雾与雪中,任一群台词生硬晦涩的人念诵着。有关于政治、社会、人类困境的映照,嵌套着文学、美术、雕塑、音乐、隐喻等强烈的逼格形式。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之感,反正无意交流。知道厉害,只是并不喜爱。章节数果然凑到7。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神经病,还好当年没在柏林电影节看这部。

49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和他爹的[上帝难为]很像,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导演的意图,看懂故事的关联性,明白电影的主题,几个章节独立展开很像读一本文学著作,台词的风格很像。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百年后,时代再次处于混乱的边缘,带着强烈的后末日时代的科幻色彩,就像一本现代俄罗斯社会的控诉书。★★★★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