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椒的湘菜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陈硕,赵可大,欧大明,周晓萌,陈傲,冯又蒙,董一霖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3-06 17:14

详细剧情

作为一档美食人文类纪录片,《傲椒的湘菜》由味及道,以湘菜为入口,反映湖湘文化养育出的人文精神。历经三年,走遍湖湘,跨越世界,纪录片以湖湘为源点,以世界作维度记录地域美食,通过美食反映湖南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人物故事反映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时代语境。

 长篇影评

 1 ) 看了《傲椒的湘菜》还想减肥,不存在的!

虽然我是一个每天都在减肥路上的减肥星人,但是对于米食从来都招架不住。这不《傲椒的湘菜》像是看准了我春节假期想要减肥的决心,于是就播了一集“百味米食君”,好家伙,这一看不仅让我减肥大业还没开始就宣布失败,更是直接跟小伙伴计划好了年后去湖南胡吃海喝的计划。

说湖南是米食天堂真是一点都不夸张,不仅因为长沙是久负盛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还因为湖南人在大米上“造”的能力,正是因为湖南人会“造”,这才有了万千形态的百味米食。

八小福烧麦,由腊肉外婆菜、麻辣牛肉、剁椒酸菜等八种经典湘菜,牵手糯米,共同在烧麦皮的包裹下,横空出世,打着八小福的旗号,攻入湖南人的味蕾里。

双油烧麦,辛辣浓烈的白胡椒点化了猪油香,皮薄馅大,透油,软糯鲜香,糯米粒粒如珍珠,金黄油亮。

米发糕,洁白如雪,含苞待放,带着甜酒的香味,细腻、丰润、松软,淀粉和唾液在每一次咀嚼中交互作用,嘴巴里淡淡的甜味像一朵云朵轻盈散开。

……

除了被纪录片里层出不穷出现的米食征服外,片中的一位烧麦店女老板邹冉冉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邹冉冉本来从事的是商业谈判,做着人人羡慕的白领工作,典型的白富美一枚。然而满世界飞了十年之后,她选择了辞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烧麦店的老板,只因为她觉得长沙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将湘菜包到烧麦里这个新奇的灵感是来源于邹冉冉的外婆,邹冉冉最爱吃外婆做的菜,在她心中外婆烧的菜是无人能敌的,因此她决定将外婆做的菜包进烧麦中,让更多的人吃到。

邹冉冉想把湘菜包进烧麦里的想法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对于烧麦新品种的开发,她都会亲力亲为,向厨师学习请教,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邹冉冉只看重做出来的好不好吃,不计较成本,有想法就蒙头去干,敢想敢做。

其中她说的一句话“我妈妈生我下来不是让我来当妈妈的,她希望我有自己的人生,希望我过的精彩”让我特别有感触,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醒的认知才让她在烧麦创新这条路上走得如此坚定,在此也将这句话也送给所有在事业路上拼搏的女性一起共勉。

 2 ) 傲椒的湘菜我种草了

湖南的美食……

湖南人的精神……

种草……

继续等待更新

很喜欢第五集,原始森林的茶籽油,会飞的走地鸡,新榨的茶油,烹饪美食……看着都流口水……绝壁山羊……在森林里奔跑…简单的烹饪……种草了……找时间要去湘西尝尝这绝壁山羊……乌枞菌炒五花肉……可惜一年只有9月才能吃到……越看越饿……夜宵得走起来……

 3 ) 一桌湘菜的背后,是傲椒的湖湘人,也是蓬勃的生活氛围

美食类纪录片,是当下内容竞争的热门赛道。拥有先天关注度的同时,意味着美食类纪录片的创新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湖南卫视、湖南时代华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傲椒的湘菜》去年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首播。广电总局《2021年度收视分析报告》显示,《傲椒的湘菜》在黄金档纪录片中收视排名年度第二。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对该项目发文肯定,超2500个新媒体号进行深度报道。节目还同步销售至海外。今年又再一次重播。

4月2日,在长沙举行了这部纪录片的研讨会。从这次研讨会中,我们可以了解一档美食类纪录片为何能够持续具备传播影响力?《傲椒的湘菜》同其他美食纪录片有何不同?它能够为美食纪录片带来怎样的未来创新方向?

深度挖掘饮食背后的地域性格

从傲椒的湘菜味道,折射敢为人先的湖湘傲骨

很多美食类纪录片,不单单是记录食物,而是通过美食,讲述食物背后的人和事。

《傲椒的湘菜》遵从着这样的创作手法,但是它,却有着如辣椒一般鲜明的个性。

“俗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天下皆知,是什么塑造了湖南人的这种性格呢,食物会不会是一个观察的切口呢?”《傲椒的湘菜》制片人薛雨侬讲述着这档纪录片的由来。

即便没有去过湖南,很多外地人也知道湖南人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在这个纪录片中,很多的故事记录了湘菜与湘人之间的关联。

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陈皓的爱人是江浙人,他去爱人老家时,发现当地海鲜烹饪清淡,自己吃的非常不习惯。于是用剁辣椒、油辣椒和海鲜结合,然后就回到湖南开店。开始时是摆摊,有一次六月突降大雨,打湿了所有食材。陈皓回想当时,分不清布满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为了养活家庭,他坚持了下来,现在成为尚辣口味海鲜店主,并有着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辣椒滋养了陈皓的口味,让他创新出新的菜肴。陈皓的辣椒精神,又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了下来,反哺了湘菜文化。

湖南省餐饮协会会长刘国初介绍,“在八大菜系中,湘菜原来排第七位,现在排第三没有问题。”通过五十年的时间,湘菜从鲜有人知,到成为一种流行式的美食。

在研讨会的现场,湘菜泰斗、非遗传承人许菊云向摄制组提建议,“不管拍哪个小店,要拿蒸钵装,不要拿塑料盆,厨子要把胡子剃掉,这是代表湘菜的形象。”这样的插曲,足以反映湖南人的个性,对事认真,有话直说。正是有这样的湘人,守护着湘菜,才让它能够有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湖南广播电视集团公司(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表示《傲椒的湘菜》从湘菜切入,围绕湘菜及湖湘美食的厨师、创业者、研发者、种植者,展开湘菜与人、湘菜与地域、湘菜与时代的丰富关联,深度挖掘饮食之道背后更有价值与韵味的湖湘故事、湖湘精神,充分展现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傲骨与湘菜的傲娇。精彩的影像语言、特别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深沉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时代性,是这部纪录片的独到之处。因为有这样的食物,才有了有辣椒精神的湖湘人。自嘲、直接、打破规矩、解构一切。又因为有着这些充满天真想法的湖湘人,才有了充满诱惑的湘菜。

多维呈现立体化湘菜

湘菜背后的湖湘历史与时代脉搏

“辣”是提及湘菜时,最容易想到的标签。当地人一面捍卫着辣的尊严,一面又希望告诉食客,湘菜不只是辣这么简单。

湘菜泰斗、非遗传承人王墨泉讲到,“湘菜是辛而不烈,不要太辣,把人吓怕了。”

“湘菜除了辣,还有更多的风味和个性,有的地方讲究鲜香、有的追求本味、有的在手法上极为繁复。关于辣的书写,在整个系列片里,只占了六分之一的比重。”《傲椒的湘菜》导演欧大明在品尝了诸多湘菜之后,希望传递给观众完整、立体的湘菜版图。

12集纪录片有着立体的逻辑,既有着城市街巷中的滋味,也有着组庵菜等湘菜大师的手艺;既有奋斗在都市生活中的饮食从业者,也有山野自然里的劳作和智慧。

节目展示了很多的观念冲突,一块臭豆腐,年轻人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改良,老师傅严格遵守着传统的发酵配方。这些冲突造就了湘菜的多样,在传统和创新之中,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口味。

“《傲椒的湘菜》第一季我们的足迹覆盖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台湾,以及湖南14个地州市,122个县,拜访了102位专家学者和湘菜从业者,深入采访调研三年零三个月。”薛雨侬介绍了团队的准备情况,在这样的筹备下,才有了对于湘菜的立体化理解和立体化呈现。

《傲椒的湘菜》除了展示具体的食物,还介绍了湘菜的历史、发展和创新,还有对于田园等社会问题的反思。观众可以沿着创作者的设计逻辑,由浅入深地了解湘菜。每一集既有口腹之欢,也有深刻的思辨,还有动人的情感。

创新探索讲述中国故事方式

全面发掘“做优一桌湖南饭”的社会意义和正向价值

“在这个乍暖还寒、疫情反复的春天,我们选择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傲椒的湘菜》,希望能通过这个温暖且包含湖南味的节目,给全国观众带来一些精神慰藉。”湖南卫视党委书记、总监宋点,介绍重播《傲椒的湘菜》的理由。

《傲椒的湘菜》带来的不只是滋味,也是一种蓬勃的生活氛围。

茶颜悦色,是近年来一个备受讨论的品牌,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甚至成为一个商业典型案例。许多人即便要排队数小时,仍然要品尝一杯。这份事业,是小葱和小麦夫妇,从一家门店开始的。虽然现在已经拥有多家门店,他们依然保持着“巡店”的习惯,落实每一个细节。

据刘国初介绍,“湖南省去年湘菜销售将近2千亿,上游产值5千亿。”湘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滋味,而成为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纪录片中,长沙说唱组合C-BLOCK的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火爆非凡。他们虽然不是湘菜的生产者,却是被湘菜滋养的年轻人。从这些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湖南充满生机的经济氛围和生活状态。

除了展示湖南繁荣的经济氛围外,《傲椒的湘菜》也在反哺着当地经济。

纪录片中有一位米粉店老板叫做谭南,他过往的生活基本就是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创业史,20年,因为疫情,他关掉了五家门店,欠债80多万,人生跌入谷底。但是他依然靠着霸得蛮的性格坚持下来。纪录片播出后,谭南的店铺现在已经是衡阳热门榜第一,店里天天排着长队,家庭经济得以改观。

湖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峰肯定了湘菜的经济带动力。“2020年湖南餐饮克服疫情的影响,一批龙头企业把传统与时尚相融合,不断创新。文和友、茶颜悦色成为风靡全国的网红。”

除了《傲椒的湘菜》之外,湖南卫视还推出了关注中国人早餐文化的《日出之食》,讲述各地年俗习惯的《时辰里的年味》等,还在策划一档湖南主题的纪录片《湘味寻鲜》,计划在12个湖南村庄中,发现新鲜美食,寻找文化故事,赋能文旅发展。

这些项目并不是各自为战,背后是湖南广电系统性的传播规划。湖南广播电视集团公司(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徐蓉介绍,湖南广电聚焦着“做优一桌湖南饭”的传播计划。通过新闻、纪录片、短视频、直播、宣传片等方式,鲜活生动地展示湖南风味,讲好高品质食物背后的科技力量和文化支撑。

湖南广播电视集团公司(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对于《傲椒的湘菜》有更大的期许。“美食既是文化冲突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融合的重要历史表现,纪录片《傲椒的湘菜》的成功给了湖南广电重要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南故事,美食是一个重要方向,大有可为。希望《傲椒的湘菜》创制团队认真研究传播对象,大胆探索全新叙事方式,使其更具戏剧张力,传播辐射更广人群。期待第二季《傲椒的湘菜》在第一季成功基础上,在叙事方式、影像风格和传播对象研究方面更上一个层次。”

《傲椒的湘菜》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打造一部高品质的美食类纪录片。它承载着湖南广电讲述湖湘故事,传递湖湘文化的媒体使命。同时,它也助推了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活跃动力。

在做好地方名片的同时,湖南广电还希望承担更多的功能,释放更为广阔的正向社会价值。以美食为切入口,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承载国际传播的功能。不仅让中国知道湘菜味,也让世界看到傲椒的中国人。

目前,《傲椒的湘菜》第二季已经在筹备中,计划在今年上映。

 4 ) 傲椒湘菜,骄傲湘人

雪莱的诗篇写道: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没错,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过, 一个人不先感到饥渴,便享受不到饮食的乐趣。 这与中国俗语“民以食为天”不谋而合。当我们对于饮食的追求摆脱了生存之外,逐渐地,我们对于味蕾的享受形成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艺术。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人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不同的风景。《傲椒的湘菜》便为我们勾勒出不一样的文化蓝图,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饕餮盛宴,更为我们挖掘到了湖湘精神的独到魅力——湘人的骄傲!

美食,是最难以用画面的形式表现的,因为唯一能够感知她美感的器官不是眼睛和耳朵,而是鼻子和嘴巴。但《傲椒湘菜》在试听语言的处理上,可以说将湘菜的外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如此,《傲椒湘菜》不啻为湘菜宣传与推广片,编导的思维区别于传统美食题材纪录片,独具匠心地将湘菜文化的重心落在文化上。

傲椒的湘菜

大文豪萧伯纳认为: 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 我深以为然,作为地道的湖南人,湘菜之于我,不仅仅是美食,也不仅仅是乡愁,更是浸入灵魂的精神印记。说实话,当我生长于斯的时候,我并未感觉到湘菜的特殊之处,而当我远离故土,流浪在印度洋上那个僻静的岛国时,一份再平常不过的辣椒炒肉,却让我不禁热泪盈眶。乡愁是思念的味道, 我们对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着深刻记忆……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

一碗粉、一块臭豆腐、一盘辣椒炒肉... ...都可以将无数身在各地的湖南人的思绪带回到深巷处的老店、校园旁的小摊这些熟悉的地方。或许,湘味是一把打开记忆的钥匙。当我们在荧幕前垂涎欲滴之时,似乎忘却了离别的愁绪,因为湘味也是治愈我们心灵的良药。

湖南地域辽阔,地域文化也各具特色,口味差异大,但我们却能够在湘味上达成共识。身在湖南,我会纠结到底是选择清香淡雅却回味绵厚的长沙光头粉,还是香辣浓郁又丰富饱满的津市牛肉粉。但全世界各地的米面制品食物,只有湖南人才能把握其中的绝伦之处:越南米粉味浓汤清,却少了一点味蕾的刺激;马来风味的粿条层次丰富,却不够深刻;哪怕是粤菜代表河粉,虽然美味可口,却也难以征服湖南人傲娇的胃。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就好像湖南人的口味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辣,作为接受度并不广泛的一种口味,在湖南,却习以为常。辣条,是我这个八零后湖南伢子的湘味启蒙,在驯服最原始的辣味刺激后,我的品味逐渐上升。热衷于更“高级”的辣:菜市场的卤味、早餐摊的米粉、夜宵大排档的烧烤... ...“老板,多加点辣椒”这是每一个傲娇的湖南人对于辣最诚挚的表达。

重味重辣是大家最粗犷的认知,仿佛湘菜就成为了重口味的代言,包括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转捩点则是接触到了官府湘菜。祖庵湘菜会颠覆很多普通大众对于湘菜的刻板印象,粤菜的精致考究,鲁菜的雍容华贵,江浙菜的典雅庄重和民间湘菜的大气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且自成体系。

《傲椒的湘菜》第四集,用更为深邃的解读,为我们诠释了湘菜的另一面,湖湘美食文化对于祖庵菜系的孜孜不倦地研究则是反应出湘菜对于极致二字的追求。片中所出现的湘菜界传奇大师,虽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文化的精神,也成了湘菜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延续发扬的奠基。

骄傲的湘人

虽然《傲椒的湘菜》只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但对于人文主题的探索深度,令我折服。湘人从曾文正公起,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很大一部分由湘人谱写!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湖南精神却是三湘四水之下湖湘儿女的共识。

说起湖南精神, “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这句市井俚语仿佛成为了湖南人的slogen。大俗即大雅,就好像隐藏在苍蝇馆子里的名店一样,内核依旧是伟大的。湖南虽说山清水秀,但地处大陆腹地,古往今来经济地位并不高,但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美称,湖南是粮仓,同时也将勤劳深深地注入湖南人的基因当中。在《傲椒的湘菜》无论是起早贪黑的小摊贩,或者是宾客满堂的大老板,又或者是德高望重的湘菜大师。在他们身上,观众能够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湖南人的勤劳。

而《傲椒的湘菜》最动人之处,就是将湘菜文化背后的创造者真实的呈现出来,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人物,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艰辛,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执著... ...一切文化背后都是由无数的人所构成,味觉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说饮食文化仅仅只在于味觉,那么中国的地域文化便同样会不复存在。因为饮食文化实际上是凝聚了我们最为真实的生活,最为重要的生活。

片中,人间烟火之下的众生相,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感受到这股力量,那便是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美食,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民与故土的情感,更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生存的信念。2020年疫情以来,对于餐饮业冲击最大,有太多太多熟悉的味道可能已经消失。但就如湘菜对于极致的执念,新湘菜依旧傲然屹立 !

 5 ) 短短30分钟,这新出国产片,把我的魂儿都勾没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干饭人“是新出的流行词汇之一。

“干饭人干饭得用盆,干饭人都是人上人。”

这个看似粗糙的口号,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群人对于美食的热爱。

今天,我们就来给所有干饭人安利一部相当下饭的国产美食片。

它色彩艳丽、火辣非凡,一集就入魂——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关于湘菜的纪录片。

主创团队历时3年,走遍湖湘,拍摄记录下反映湖南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各种美食。

一共12集,每集一个主题,分别从人文、传统、新派等多个角度,为观众呈现一幅生动的湘食画卷。

在第一集里,讲述的便是名扬全国的湖南米粉

大家都知道,湖南人爱吃米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米粉在湖南有一个江湖。

圆的扁的,干的湿的,各成一派。

比如在衡阳,当地人喜欢吃的是鱼粉。

鱼粉的味道担当不是粉,而是鱼。

沿袭衡阳菜里“活水煮活鱼”的方法,将鲜鱼切块,煎到全身微黄,然后和姜片,蒜蓉等配料一起加高汤熬煮。

等到鱼汤变白,立刻热情地冲向煮好的米粉,一碗鱼粉便大工告成。

鱼汤奶白浓郁,米粉Q弹爽口,鱼片鲜嫩多汁,他们共同贡献出了衡阳人每天早上欲罢不能的鲜味体验。

到了常德,最出名的就当属津市牛肉粉。

作为湖南米粉里非常重要的一大派系,津市牛肉粉需要用二十多味香料、药膳来卤制牛肉和高汤。

香、辣、鲜味巧妙融合、醇香扑鼻。一口下去,米香芬芳,筋道弹牙。

牛肉的香味从辣味的包裹里挣脱出来,麻辣鲜香欲罢不能。

再喝一口热汤,香料药膳散发霸道的威力,逼走一整个冬天的寒气。

在湖南不同的地方吃米粉,可以选择不同的码子。

比如在长沙的大厨们,可以将炒、煨、蒸、卤等各种做法全用上,琳琅满目地烹饪出肉丝,炸酱、排骨、酸辣等40多种码子。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粉,却只有一个码子——娄底双峰的青树坪米粉。

在这里吃米粉,只有猪肉码和红油辣汤,但这种不自由却并不妨碍食客们对这口粉的执念。

猪肉和辣油在极速沸腾的油泡中缠绵悱恻,让肉片浸满了辣味。

辣油猪肉码浇到烫好的干圆粉上,再盖上一个金黄的荷包蛋,放上几颗花生米,一把葱花,就是最经典的配置。

咸鲜火爆的码子和汤粉同时入口,瞬间激醒所有味觉。

各路辣香风味撞击在一起,直冲颅顶,畅快淋漓,并且让人越辣越想吃。

可以说,一种米养百种人,一碗粉则抚慰了大多数湖南人的心灵世界。

除了米粉之外,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湖南的各种小吃了。

哪怕你没有去过湖南,也一定能说出几样湖南街头的代表性小吃。

湖湘的百姓从来不甘于平庸,追求刺激是他们血液里不变的因子。

在和平的年代,他们就把创造力和激情用在美食之中,缔造出这些独具特色、火爆全国街头美食。

臭豆腐,长沙街头美食的第一张名片。

制作长沙臭豆腐卤水的材料,与其他地方不同:

先将冬笋,香菇,豆豉加紫苏熬水半小时,再加入52度的曲酒。

正因为香菇和浏阳豆豉两味食材的作用,长沙臭豆腐才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黑色。

要做出传统工艺的卤水,尽人事,其余的要交给时间来发挥。

卤水的发酵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的历练就是老长沙臭豆腐扬名天下的原因。

最经典的长沙臭豆腐品牌当属火宫殿,有着长达几十年的历史。

其传承人何谷良认为其中的秘诀在于对一块好豆腐的选择,这也正是火宫殿臭豆腐的底子。

因此,他坚持传统制作工艺,追求豆腐胚的质量。

取长江中下游的黄豆水润饱满,豆腐胚子压得紧实,才能让它的口感更具弹性。

豆腐要有好的豆腐味,才能做出最地道的长沙臭豆腐,这是何谷良一生坚守的信条。

近年来,随着臭豆腐市场的火爆,也有年轻人创造了一些新派的臭豆腐做法。

卢路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为了把臭豆腐的风味最大化,改良了“灌汁”这一步骤。

炸得中空的臭豆腐犹如一个小碗,正好收纳住料汁的香和辣。

筒子骨加鸡架熬制的高汤灌入其中,顿时让风味澎湃起来。最后撒上萝卜干,酥脆却又爆汁,软嫩却又清脆。

网红臭豆腐如今红遍长沙,但它脱离不了对传统的改良和延续。

不论是对经典做法的坚守,还是对经典做法的革新,都让臭豆腐成为了长沙街头最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说臭豆腐是长沙街头的小吃霸主,那么到了湖南湘阴县,炖肠子就成了三井头的夜宵王者。

董阿姨一家做炖肠子30年,虽然在夜市占据的摊位一般,但在当地食客的口碑中,他的炖肠子是这里最为正宗的存在。

不同于其他各地的肥肠菜品重在卤,要做好这一碗清淡的湘阴炖肠,反而不是件简单的事。

首先要用手将大肠内壁上的肠油全部掐掉,再将大肠剪开,只剩一层肠皮。

清理后的大肠加红枣炖煮一小时以上,仅用少许调味料,一碗正宗的湘阴炖肠子便出锅。

取其鲜味,去其咸辣,这口特别的肥肠味道,在其他地方绝对吃不到。

湘阴炖肠的独特滋味,或许不能满足每一个挑剔食客的味蕾。

但到了岳阳城陵矶,你就能吃到能俘获几乎每一位食客的街头绝味——烧烤

早上七点,老李一家准时开始做准备。

每一头牛仅有三四十斤的牛肋排可用,老李的肉串必须出自于此。

对于老李一家来说,他们的烧烤没有秘密,食材就是制胜法宝。

肉串在铁板上起舞,辣椒,盐,孜然等佐料直接撒向食材上,半点也不会浪费,这是铁板烧烤的优势。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肉香也不怕队伍长。

即使离市中心有十公里的路程,老李家店门口的排队盛况也从未减少,足以见得当地人对于这一口滋味的偏爱。

除了米粉和街头小吃之外,这部纪录片还讲述了其他最具特色的湘菜味道。

比如乡野美食、百变米食、田园食歌等等,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之下,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不论你是否是湖南人,也不管你是否爱吃辣,只要你是热爱美食的干饭人,都都一定从中感受到食物所给予我们的美好体验。

时代总是大步向前,但美食带来的记忆会裹挟情感停滞在心间。

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城市生活时常让人疲于奔命。

但还好有老街旧巷的一道道小吃,成为抚慰现代人心灵的避风港湾。

这是美食的力量,也是美食对于干饭人而言最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阿怪

 6 ) 傲椒的湘菜

忽左忽右 139 辣与现代移民饮食谈 1⃣️一粉解千愁: 早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水煮糊化→硬性不易断裂的凝胶块→口感Q弹 衡阳鱼粉 杀猪粉:322柴火粉 衡阳市蒸湘区、渣江粉 津市牛肉粉 墨鱼猪肚粉:李易面馆(树木岭店) 长沙市雨花区 邓记青树坪米粉店(城西邓记总店) 娄底市双峰县 2⃣️百变米食君: 长沙是四大米市之一 八小福烧麦:欢喜烧麦总部(支路八店) 白粒丸:妹姐小吃店 益阳市赫山区 双油烧麦 米发糕 米粉肉、雪花丸子、穇子粑粑蒸鸡:紫鹊界梯田景区 娄底市新化县 臭豆腐烧麦 穇子粑粑 油豆腐炒肉、青辣椒炒肉、藠头炒腊肉、萝卜丁炒酱辣椒 3⃣️巷味争食记: 我是张好、浪胃仙:红旗大食堂(梓园路) 长沙市雨花区 长沙臭豆腐: 火宫殿(东塘店) 长沙市雨花区

咸蛋黄茄子、紫油姜排骨、酸萝卜牛百叶:鲁哥饭店(培元桥老店) 长沙市开福区

鲁哥饭店(富兴店) 长沙市开福区

白粒丸、荷兰粉:小亦小 小吃铺(黄土岭店) 长沙市天心区

湘阴炖肠:董记老地方炖肠子 岳阳市湘阴县 铁板烧烤:纸厂老李烧烤城(唯一店) 岳阳市岳阳楼区

超级文和友 长沙市天心区

东瓜山 长沙市天心区

东瓜山肉肠(瓜山一条巷店) 长沙市天心区

80后夜宵(东瓜山店) 长沙市天心区 4⃣️大厨的仰望:

谭延闿:祖庵红煨羊掌、祖庵桂花蹄筋、祖庵菜胆、祖庵清蒸水鱼、祖庵三珍、祖庵酸辣整海参、祖庵鸳鸯酥盒、祖庵玫瑰荸荠饼、祖庵刨花鱼肚、祖庵双童子鸡、祖庵竹节鸡盅、祖庵金钱鸡饼

《中国湘菜大典》彭子诚

杨敬伟:祖庵豆腐、祖庵蛏干橄榄萝卜、祖庵冰糖肘子、祖庵笋泥→浏阳米糠腊肠、浏阳蒸菜:蒸糯米丸子、茶油蒸鱼、蒸芋头、蒸烟笋、蒸腊肠

祖庵烟熏鳜鱼、祖庵酸辣海参:湖南潇湘王廷酒店-王廷祖庵家菜 株洲市天元区

《湘菜集锦》石荫祥

5⃣️湘野奇闻录:

茶油炒土鸡、茶油炸鱼:肖家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油茶果→人工榨油坊

乌皮山羊火锅、红薯粑粑、富硒土豆片、魔芋丝:脉龙村桐花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桐花嫂客栈 乌皮山羊→红薯藤→红薯粑粑

乾州古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芙蓉古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乌枞菌菌油汤面、五花肉炒乌枞菌、酱果辣子:古丈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 乌枞菌

6⃣️湘味的倔强:

湘西泡菜:婆婆泡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湘西酸肉:翁草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 猪肉+盐+粘米粉

湘西酸鱼:翁草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 稻花鲤鱼+盐+小米

包谷酸:翁草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 辣椒+盐+包谷粉+糯米粉

泡菜姐姐苗家米粉(清湖店) 深圳市龙华区

湘西腊肉:榜爷山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刨汤肉

7⃣️归园食歌集:

晴溪庄园(长沙店) 长沙市长沙县:河豚汤涮东星斑、酸辣海参、溪水虾、黑山羊仔羊锅、梅干菜蒸香猪肉

浏阳:鸡肠子辣椒、嗦螺

平肚全家福、湖藕烧排骨、蒸豆豉辣椒、煎霉豆腐:田小狗的饭店(碧桂园店) 长沙市浏阳市

臭鳜鱼

新鱼巷子市场 岳阳市岳阳楼区

盐菜蒸猪肉

雄鱼头火锅

火焙鱼:“肉囵子”

河蚌墨鱼汤

浏阳粉皮炖黑山羊

鳝鱼面

8⃣️田园滋味说

永州道县喝螺

永州玉蟾岩 永州市道县

刘晋伍:三年剁椒肉炒肉、白辣椒炒腊肉

炒冬苋菜(先放油、豆豉、盐)

煨水鱼、剁椒鱼头

岳阳君山小龙虾、银耳莲子羹、南瓜饼、油爆小龙虾

网油叉烧鳜鱼

汉寿水鱼:红煨甲鱼

蛋炒饭

邵阳沙鳖:湘黄老母鸡汤炖邵阳沙鳖

湘西腊味拼、家传卤味拼盘、三年剁椒鱼头、老长沙太极图、永州手撕东安鸡、桂花杏脯、田园时蔬、岳阳好蒜球、白糖饺子、太平街臭豆腐、浏阳粉皮炖羊肉、永州血鸭、红煨甲鱼

 短评

拍食物纪录片,必须注意要拍摄食物和制作,那些多余的没文化的解说、台词、音效、美化的“吃”,让人无比尴尬,要知道,在食物面前,做的人最伟大,吃的人是最卑微的那个。拍食物能去大排档拍,我感到无力,我还是看玉林阿婆去吧。

4分钟前
  • 曾害怕
  • 还行

30分钟片子广告太多了。这片子是来黑湘菜的。

7分钟前
  • 木又
  • 还行

拍菜不要拍人,讲人和文化要通过菜来讲而不是堆砌旁白和“演”。我的湖南同学不多,于我而言的象征物大概是米粉和臭豆腐。但湖湘文化真的是蛮有意思的。台本很差,真的很差,谁写的词儿啊无语。mini场景真的很有亮点。

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好看。湘菜真的超好吃!!!(节目里以实物做成的微世界很有意思很有趣。)

10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湘菜地位的奠定有始皇帝的功劳吗

12分钟前
  • nbpr
  • 还行

下饭

15分钟前
  • 力荐

想吃湖南的臭豆腐、油豆腐和腊肉了。江湖菜,看重的是镬气、口味和份量,若过于追求高端化和精致化,是否有些事倍功半了呢?

17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前面剪辑稀烂,后面4集(9-12集)水平有所回升,与其说是湘菜,不如说是湘菜人的故事。其实我们观众想看更多的是食物,但导演偏偏花了8成篇幅讲人的故事,哎,最终是菜也好,人也罢,什么都没讲好。

21分钟前
  • 金牛座
  • 还行

看起来就很好吃,种草长沙很多小馆子

25分钟前
  • 菠椰
  • 力荐

美食最想吃米粉和泡菜,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残疾人:眼睛看不见还能编筐种稻养大三个儿子的父亲和因为工作事故失去双手放羊干农活的客栈老板太了不起了。

29分钟前
  • 晓晓一
  • 还行

有些故事文案和拍摄水平只能说一般般吧,湖南菜还是很吸引人的。

34分钟前
  • 微子
  • 还行

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在讲美食,还是在讲故事了

35分钟前
  • 亦水菲花
  • 还行

既然叫湘菜,你就说菜。说那么多创业史干嘛?这是创业节目么?他们创业和我有毛线关系?而且频繁给食材用拟人句,一次两次是创意,十次二十次是刻意。食材搭建小沙盘可以加一星。

37分钟前
  • 地念儿
  • 还行

不同于“舌尖风”的纪录片,甚至不能简单定义为美食纪录片,《傲椒的湘菜》重新解构了湘菜文化,诠释了湖南精神。不仅仅展示了地道的湖南美食,在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更彰显了“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的湖南精神。作为湖南人,看完之后不仅仅增加了许多湘菜新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市井百姓背后的人间真情,那些大快朵颐的饕餮食客像极了隔壁邻居,起早贪黑的老板也好像就是楼下粉店的老板。美食的背后是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则是凝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傲椒湘菜,骄傲湘菜!

38分钟前
  • 思俨者慎
  • 力荐

微观模型还比较可爱

42分钟前
  • deeralice
  • 还行

还不错,又一部舌尖系美食纪录片,第一集的米粉看得我好饿,中国八大菜系每一个都应该拍一部片子的

47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借着湘菜名义给小吃店打广告,本来还想看各种大菜做法的,失望。

51分钟前
  • 領導沵℡℡
  • 很差

看完有点想哭是怎么回事。湖南人真的是非常可爱和接地气了

55分钟前
  • Vince♫
  • 推荐

欠缺点意思。第一集的嗦粉不错,看完后完饭就去点了一份。

56分钟前
  • 隔夜油炸鬼
  • 还行

用心制作的总能带给人感动

60分钟前
  • Ka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