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1970]

战争片大陆1970

主演:沈金波,童祥苓,施正泉,齐淑芳,张佑福

导演:谢铁骊

播放地址

 剧照

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2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3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4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5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6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3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4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5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6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7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8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19智取威虎山[197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11

详细剧情

  1946年,结束了八年抗战,中华大地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我军决定对东北地区的匪帮余孽进行清剿。臭名远扬的座山雕(贺少华 饰)正是亟须清剿的重点,但是该匪狡猾残暴,他盘踞威虎山,祸害夹皮沟,引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加上地势险要,匪情复杂,成为我军不得不审慎对待的一个对手。针对此情况,某部团长少剑波派侦察排长杨子荣(童祥苓 饰)假扮匪徒上山送联络图,博取座山雕的信任。孤胆英雄,深入虎穴,唱响智取威虎山的好戏……  本片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故事改编,是文革期间经典的样板戏之一。

 长篇影评

 1 ) 师祖爷赏饭吃



     都说WG时期是文化沙漠,我看连沙漠都不如,沙漠里还有月牙泉还有点点绿洲还有成排的胡杨林,WG里什么都没有,要听相声马三立侯宝林都下了牛棚,要看红楼梦梁祝,才子佳人戏不能上,要看失空斩群英会,这是帝王将相戏,也不能上。什么艺术能欣赏呢,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年年讲、阶级斗争月月讲、阶级斗争天天讲、阶级斗争时时讲,十年里所有的电影都是阶级斗争,绝大多数歌曲也是歌颂类。特别是WG前几年,八亿人民八部戏,没有其他任何精神粮食。


     八部样板戏里最出名的是智取威虎山,倒不是因为前年徐克翻拍了这部电影,而是他留下的唱段唱词最多,最出名的便是“迎来春色换人间"、“甘洒热血写春秋”,词曲唱俱佳,而且词已抒情为主,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所以广为流传。还有土匪对暗号的台词,甚至那句没什么意义的“八年了,别提它了”,因为常猎户夸张表演,也常常被引用。


     虽是经典,但毛病也依然,样板戏的通病,正面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矮小暗,甚至在同一场景,审问栾平一场戏,切到解放军一片暖色调,切到栾平则黑暗一片。在威虎山座山雕大厅里几场戏更明显,只有杨子荣一个精神焕发,座山雕和八大金刚全部防冷涂的蜡。最后解放军攻上山时,灯光师不小心把主灯打到了某个金刚身上,因为是远景,所以文艺旗手也没注意到吧。


     再举两个演员的例子,下面这位是饰演小常宝的齐淑芳老师,这哪里像山里穷猎户的女儿,脸部太饱满了。反而座山雕一伙看上去都面有菜色,一副没饭吃的样子
<图片1>

    最出名的童祥苓老师的杨子荣,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挑不出毛病,看图片,稍微有点蒜头鼻,所以短评里有人说杨子荣像王祖蓝,并没有错。
<图片2>

    戏曲界有句老话,叫做祖师爷赏饭吃,说的是一个艺人并不是光靠着努力拼命就能出名,还要靠先天外形,有的人天生演丑角比如牛的草,有的人扮相好可演花旦比如程蝶衣,有的人面相凶恶演反派入木三分比如何家驹。WG来了,祖师爷也不管用,扮相如何不重要。阶级成份第一位,比如红色娘子军第一代吴琼花扮演者AB角白淑湘、郁蕾蒂什么都好,就是出身不好,于是早早离开舞台。

 2 ) 《智取威虎山》中西合璧

音乐中有西方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
舞蹈编排有中国传统和西方芭蕾传统。其中,舞蹈部分既有夸张(言语表达时的手势姿态)又有简约(行军跋涉),满是象征。
电影剪辑,章回体在电影中出现。(有待探讨)
解放军人物,正面出场,明亮光线,时常给仰视镜头,巨人式英雄。右手叉腰,左手前伸姿势最为典型(怀疑是不是仿毛主席。。)
若干处引用毛语录。
“老乡”一词,苦出身。一下子拉深感情,明确阶级立场。
儿女的红装(这和毛主席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有点冲突,不知道当时人是怎么想的)。红装和长辫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突出了人物的性别(如果认为红装源于热烈之心情,此处又得另当别论。。)
解放军战士总是一开始被误解,中途经历挫折,误会被澄清。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喜剧的过程:秩序--秩序被打破--秩序被恢复。解放军就是其中使秩序得以恢复的关键性因素。合法性和熟悉性由此而生。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以往的电影中,军队总是以红军的方式出现,这里是解放军(搞得我一时总是打错字。。。)。
片共九场,座山雕占3场,剩下的都是解放军和“老乡们”的戏,这实际上更明确了该戏的潜在观众和电影表演性的特征。或者说,智取威虎山,取的不是座山雕的领地,而是乡亲们的领地、信心和支持。

 3 ) use Classical martial arts novels's pattern to creative

<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is the second part of <tracks in the snow forest>(《林海雪原》).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novel. <tracks in the snow forest>talked about our army winned Northeast bandit,it used Classical martial arts novels's pattern to wirte--the story happened in a uninhabited wasteland(and temples also are the places that is easy to happen martial stories--these kind of places is less of control). besides there are some other seasons to prove this opinion.

 4 ) 故事和故事背后

样板戏的名声素来不好,那是成也江青、败也江青。然而最近徐老怪居然决定翻拍它,不得不让人再回头来想一想,这部戏到底如何。所以我就看了看。

一遍看下来,即使京剧的部分我完全搞不懂,但是也觉得情节不错,按已有的说法就是,其实符合美式大片的基本元素——可能还丰富一些。虽然意识形态的宣传贯穿始终,但是典型化人物里,还有点俏皮的东西:追击逃窜的座山雕那一段,该雕逃无可逃,举起日本刀要和杨子荣拼命,而杨子荣也给足面子,居然不用枪,改为用枪柄和空手夺白刃。

故事之外,我记得汪曾祺老爷子的事。老爷子一生淡泊随性,偏偏和这部样板戏纠缠不清,也是命运作弄。简而言之,江青看上了他的才能,要他改编原著《林海雪原》成一部现代戏,把他从牛棚里愣是捞了出来,礼为上宾。这段故事的精彩程度,也不下这部戏。只是文革之后,汪老爷子就遭了殃。但饶是如此,他也还一直对江青抱有感激,纵是说完场面上的话,也要补充一句——“江青在艺术上是有见地的”,颇有人情味。

对了,彼时江青眼前的红人为人所熟悉的现在还有一个在世,文艺界耆宿,上阎下肃是也。

 5 ) 艺术与设计相通

时间隔了四十年,现代拍的这个跟以前差别好大,哈哈哈~徐老怪,把京剧全部拍摄一遍嘛,哈哈哈,在中国素材常常都不是缺乏的,这个戏,江青还大赞,嘿嘿嘿,搞笑。政治是对艺术也有一定影响呀。颜色,声音,音乐,台词。同样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一个造型也是,然后观众的审美不同也不同,艺术与设计相通。

 6 ) 结构主义碎碎念


结构主义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表现,以我的理解就是:试图总结出一些文学文本所共有的“结构”,这些结构要么表现了文体特征,要么表现了人的思维模式等。

俄国学者普洛普(Vladimir Propp)被后来的结构主义者奉为结构主义的先驱之一,他试图从搜集来的俄国民间故事和童话中总结出一些“功能”。普洛普曾举过以下的例子:

甲:国王给了英雄一只鹰,这只鹰把英雄带到了另一个国度。
乙:老人给了舒申科一匹马,这匹马把舒申科带到了另一个国家。
丙:巫师给了伊凡一只小船,小船载着伊凡到了另一个国度。
丁:公主给了伊凡一个指环,从指环中出现的青年把伊凡带到了另一个国家,等等。
(以上引自叶舒宪编辑《结构主义神话学》004—005页)

普洛普宣称,这四个例子不同的只是名字,但行动和功能都是一样的。普洛普似乎认为,这些名字只是一些可以随便替换的符号,对功能没有任何影响。普洛普发现,虽然民间故事和童话数量庞大(他所研究的还只是俄国的故事),但是其功能却少得惊人,按照他的总结,一共只有30几种。所有的故事都可以被“还原”成其中的一到若干种功能。

在我看来,结构主义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矛盾。因为结构主义者执着于总结出一些普世的结构,这种结构必然是高度抽象的、抹杀个性的。在结构主义者看来,《红楼梦》和一个三流的言情小说拥有完全一样的结构。结构主义神话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认为,人跟人、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重大的,而区别是肤浅的,而结构主义的任务是发现这些共性——在列维—施特劳斯那里,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思维结构,而神话则是这个共同的思维结构的一个产物和体现(列维—施特劳斯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文化的神话会如此相似)。

我之前曾用结构的角度来观察《西游记》。我们知道,《西游记》的情节是高度模式化的,似乎很容易总结出一些普洛普式的“功能”。而在我研究《西游记》的过程中,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是:这部小说的个性究竟是什么?是什么使得它成为了“名著”,而不是数量庞大的普通作品之一?一直到现在,我都没能给自己一个特别能说服我的答案。

除此之外,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总结的“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模式也很像是结构主义的思路。对英雄之旅的简单介绍见这里(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what-makes-a-hero/)。因为我对坎贝尔缺乏了解,我不确定它是否是一种过度简化或歪曲的介绍。英雄之旅分为一个开头(冒险的呼唤)、发展(导师的协助)、危机(被敌人打败)、复活(主角获得了新生和力量)、返回(打败敌人和带着宝藏回归)。之前看到一位女生用这个模式来解读《西游记》,我以为这是非常恰当的。《西游记》的取经部分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个英雄之旅,其套路基本上是一样的。

由此来看《智取威虎山》,它也像是一个英雄之旅。它的开头是人民苦难深重,解放军前来解救,而当地老乡同时充当了导师/协助者的角色,帮助解放军剿匪。其危机发生在栾平投奔座山雕,杨子荣与其不经意地相会的时候。估计观众此时都为主角捏了一把汗。而杨子荣凭借自身的机智战胜了敌人,度过了难关。宝藏则是“迎来春色换人间”。

但是我们要问:这样一来,作品的个性在哪里?林语堂说过,歌剧(opera,比如京剧)是百看不厌的,即使观众早已对情节滚瓜烂熟。因为观众看的其实是表演。而故事情节剧(这里的具体用词忘了,应该在《吾国与吾民》当中)只需看一次,因为情节不需要反复看。当然,不存在纯粹的“故事情节剧”。杨子荣的飞身一跃,可能看多少遍也是不厌烦的,就跟孙悟空的吹牛一样。

但是,这部戏剧的创作者要求作品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如果演了半天,跟基督教《圣经》和明清小说里的故事没有丝毫不同,那么,不就等于是在宣扬旧思想么?老乡帮助解放军,真的可以被替换成甘达夫帮助Frodo?利他和天下为公的思想,儒家讲过很多遍,并不陌生。而“救星共产党”的看法,跟基督教“救世主”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罗素曾总结过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相似之处)。这是我今天初看这部影片留下的疑问。

 短评

根本样板戏启蒙= =。穿!林!海!

9分钟前
  • 銀河系赵天霸
  • 推荐

小时候看过

12分钟前
  • 翦瞳儿
  • 还行

反派甚至没有唱戏的权利

14分钟前
  • LarryWho
  • 还行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17分钟前
  • donchen
  • 力荐

好吧,我承认我爱老电影

18分钟前
  • Jon
  • 推荐

和妈妈看的,还不错!演员演得很到位

20分钟前
  • 君儿
  • 推荐

宝塔镇蛇腰,是这么说的么

21分钟前
  • o
  • 推荐

当然看了的

23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做引收尾穿插使用的《红旗颂》、《长征》、《解放军进行曲》等片段都不生硬。

26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推荐

原来是卧底的故事!真的还挺好看的!打进匪场那段实在经典 还有几段群舞的设计也很厉害 最后那段打斗也超精彩!就是后半段没字幕了有些部分真的还是听不懂唱什么。。。

31分钟前
  • T.V.Zoe ி
  • 推荐

三星

35分钟前
  • 现任院士
  • 还行

經典!我在電影資料館看的!全場爆满!藝術……

36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样板戏

39分钟前
  • 居北望南 9¾
  • 较差

真的,挺好看的,如果只看一遍的话。现今看来,更有话语结构的趣味。

42分钟前
  • Antigone
  • 力荐

咳咳 介是俺当年的偶像~~

43分钟前
  • 猫咪胡子爱巴尼
  • 推荐

楊子榮好槍法!槍還沒開呢,燈就掉了~

44分钟前
  • 夏至
  • 力荐

重温,预热。童祥苓老师当年一脸正气的杨子荣现在怎么看着都有种喜感,可能是“痛痛痛,贴贴贴”的广告太深入人心了吧。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17年的样板戏电影

52分钟前
  • 且行且歌
  • 推荐

童年经典洗脑片

53分钟前
  • 甲馬甲
  • 很差

以后不要把这种片子拍成歌舞剧,看起来很尴尬。

58分钟前
  • 影视观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